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后三国志传奇> 第9章 一下子团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一下子团灭(1 / 1)

春风暖暖,吹在通往祁山的大道上,只见一只队伍如同长龙一般,正在快速行军,整齐有序。旌旗迎着微风在轻轻飘扬,犹如波浪一般,旗上写了斗大的一个“汉”字。正是蜀汉的军队。

那中军队伍当中一人,颔下微有短髯显得花白,整张脸并未显得苍老,剑眉修长,虎目生威,虽然看起来不是孔武有力,但是浑身散发的那股威猛气势也让人不可小看。他头戴凤翅金盔,身披大叶黄金甲,手持一杆浓绿如竹的长枪,坐骑青鬃马。身后中军旗上面写了“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这人不是他人,正是蜀汉大将军姜维,是唯一支撑蜀汉江山的支柱。

他身旁左边是一位一身戎装,须发皆白的老将,倒也是长得膀大腰圆,形象威武,是车骑大将军夏侯霸,右边一员中年白袍将领,乃是牙门将赵广。

前军先锋队伍的领军将领仍是两员老将,正是张翼、廖化二人,大军左翼队伍是王含、蒋斌、大军右翼队伍是傅佥、蒋舒,这四人都是姜维提拔的后起之辈,大军后军由汉中督胡济运行粮草辎重随军进发。

姜维自半月前从汉中整军出发时,先和夏侯霸商议:“仲权,此番天有异象,正好借此出兵北伐,或可一举成功,不知先取何地为好?”

夏侯霸既是领军的将领,同时也是姜维的参谋军机,姜维单独找夏侯霸商议,不和其他将领商议,并不是想瞒着谁,他也是无奈之举啊,因为他孤独到整个蜀汉都没朋友。

北伐中原一直就是诸葛丞相定下的方针,作为诸葛亮的亲传弟子,一直就秉承恩师的教诲遗志,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是他自从引兵北伐以来,一直受到了朝中的羁绊不少,费祎执政期间,即使姜维身为卫将军,费祎并不支持北伐,每次给予姜维的北伐兵力,所带部队不过万人,这仅仅一万人的队伍,对于强大的魏国边防而言,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搞搞偷袭滋扰之类的,即使如此,姜维仍旧不忘丞相之志,即使兵力再少,他仍旧要以螳臂当车的姿态,只为了完成恩师的遗愿,希望可以在陇右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直到费祎被刺身亡之后,姜维得以晋位为大将军,掌握了蜀汉的兵权,终于可以得行其志,自然是开始不遗余力的率领数万人北伐,有胜过,也有败过,但是他那坚持不懈的心从未变过。但是与此同时,面对整个蜀汉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朝中反对他北伐的声浪也一浪高过一浪,不光身为宰辅的诸葛瞻和董厥等人反对,就连同在一起征战多年的左车骑将军张翼和右车骑将军廖化也成为了坚定的反对派,更不用说从诸葛亮时期开始,一直都持反对北伐立场的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士系了。

诸葛亮和姜维这师徒两个,都是一直坚持北伐中原,不同的是,诸葛亮在世时威望甚高,不论是百姓还是蜀汉朝廷上下,都对诸葛亮心存敬重,即使有反对声浪,在诸葛亮的威严下,那也根本无足轻重,翻不了天。可惜诸葛亮一旦不在了,蜀汉的朝局彻底乱了,所以姜维就比较惨了,作为魏国的降将,他再如何心存汉室,忠心不二,也无法融入蜀中的四大派系当中,就算是一定程度上支持北伐的樊建、张绍几人,也是意志很难坚定不移的盟友,从四年前延熙十九年,段谷之战,蜀汉数万大军损失,百姓也对姜维怨声载道。

可谓惨到没朋友,只有曾经同是魏国人的夏侯霸还能够说上话了,正因为二人都是魏国降将,所谓同病相怜,这才找夏侯霸单独商议。

夏侯霸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祁山是用武之地,可以进兵。”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每次出兵都走祁山,只因这里进可以直指陇右、关中,退也可以安全迅速回到汉中,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姜维听得大喜,这正和自己不谋而合,于是让全军自斜谷出发,出了斜谷后,就看到边界的许多百姓争相地要进蜀中,姜维知道自己的计策奏效,立即命人妥善安置这些百姓,引兵直往西北,杀奔祁山。

姜维派人打探消息,哨骑飞快回来报道:“大将军,祁山发现有魏兵立寨,旗号写了魏征西将军邓艾。”

姜维叹道:“邓艾果然是我的劲敌,今日他抢先在祁山安营,我军唯有先在谷口安营,再行商议夺取祁山。”

众将附议,姜维立即命三军各军将领分别在祁山谷口安营下寨,而负责监督指挥修建防御工事的,正是牙门将赵广。

许多人都把牙门将和牙门将军给弄得分不清楚,其实二者并不相同,即使相差一字,同样是天壤之别,牙门将军是因当年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回了甘夫人和阿斗,刘备就授予了此官职,也是刘备的始置。担任此职务者,与主公关系亲近,需要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外军征伐时,牙门将军留守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牙门将军负责统领亲兵作战。因此,牙门将军的任职者不仅要具备过人的勇武,还要有出色的军事谋略,非智勇双全的人不能担任。整个蜀汉,可以说整个三国史书记载担任这个官职的。只有赵云和魏延两个人而已。

而牙门将则是负责修建防御工事,并在防御工事当中,指挥一定的士兵进行作战,对于蜀汉来说,因为实力相对弱小,所以需要借助于地形等来防御强大的曹魏。在此基础上,负责防御事务的牙门将,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个位置也不是随便就找人担任,要担任此职务,除了具备一定得勇武之外,同时还得性格谨慎一些,要是疏忽大意,敌军攻破防御工事,整个大军营寨就完了,赵广自然不敢大意。

正在督修工程时,忽然有士兵前来来报:“赵将军,营外有人说是你侄儿赵煊,还请前往辨认,我们才好放他入营。”

赵广听后,先是一愣,接着心中一阵激动,自从赵煊离家后,大哥就四处让人找寻,写信到了边关时,也是把赵广急得不行,每天都亲自在关口守着,对于来往的人都仔细盘问,他哪里想到,赵煊自小就聪明机灵,这次竟然躲在马车下面偷偷出去,好久都没有音讯,实在是担心他出事。

现在听到了赵煊的消息,立即快步小跑出了营外,就看到了刘焕和赵煊一行人已经在等候,除了赵煊穿得比较显眼以外,刘焕和护卫们都是身着百姓的衣服,来的时候就说过了,刘焕暂时还不能暴露身份,就和众护卫扮做百姓逃难。

赵广并未在意百姓打扮的其他人,来到赵煊面前,整个人因为激动而变得有些颤抖,他伸出手来,对着赵煊的脸一阵摸索,弄得赵煊不知所措,弄不清他想干嘛。

赵广只有一个女儿,他对待赵煊也如同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般,现在他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做梦。更是激动得直接按住了赵煊的双肩,一时间热泪盈眶,乃道:“煊儿,是……是你么?这不是做梦吧。”

刘焕看看他们二人容貌至少有九分相似,只是赵广常年在战场上磨炼,面容显得刚毅些,赵煊则是一副稚气未脱,果然是有嫡亲血脉的亲叔侄。

赵煊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尴尬无比,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刘焕就轻轻拉了赵煊的衣袖,赵煊半天才憋出一句“二叔,我……”,

“诶诶,煊儿,只要你没事就好了。”赵广此刻无比的高兴,仿佛天大不快的事情都会烟消云散。

赵煊还以为会遭到臭骂一顿呢,没想到被赵广对他如此关心,内心如同暖流一般,再看赵广眼睛血丝遍布,想来这些日子担心自己而难以入眠,让赵煊心里更是愧疚,情不自禁下拜道:“二叔,孩儿擅自离家出走,让家人都担心了,还请责罚。”

他这一番下拜,并无任何作假,仿佛是那残存的记忆涌出的亲切之情而发。

赵广伸手将赵煊扶起,微笑道:“看你没事了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你跟二叔说说,这些日子你都去了哪里?”

赵煊笑道:“二叔,不会是要我们在这营外一直站着说话吧,我们赶路很累的,起码先弄些吃的,边吃边聊嘛,还有这些人都是路上遇到的逃难百姓,他们想加入咱们大汉杀敌,还请二叔能够同意。”

赵广一拍额头,笑道:“你瞧我这一高兴竟然给忘了,至于他们的这事没问题。”

刘焕和赵煊心中大喜,总算是顺利些,赵广立即就引众人进军营里,就让刘焕和护卫们都去帮忙修建防御工事,赵煊想开口介绍刘焕,就被刘焕以眼神制止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