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这首诗中说的卧龙先生,自然就是已故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了,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于隆中向刘备分析天下三分的形势,让刘备得以成就季汉霸业。
今日兄弟二人既然有心要阻止五胡乱华的事情,自然也得分析一下形势,制定方略,才能更好实行。
赵煊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开口道:“大哥,现在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刘蒂同样想知道儿子有怎样的打算,直接开口道:“焕儿就说说看,入了蜀中之后该如何做法?总不会你让为父入蜀,只是想做个闲散的富家翁吧?”
刘焕也不好诸多隐瞒,思考一会儿后,乃道:“如今这个情况,比当年黄巾之乱还要复杂,我大汉又只剩下一州之地,诸葛丞相归天以后,其实就是苟延残喘,唯有等待机会,等到司马篡权,然后再重新让大汉重生。”
二人听他分析三国的形势,可谓是一针见血,刘蒂不做表示,而赵煊听大哥说要等司马篡权,难道说要让三国走历史的轨道不成,那样的话,全都投降了,岂不是要继续五胡乱华么?忙开口问道:“大哥,难道咱们就得坐看被曹魏所灭?什么都不做?”
刘焕笑道:“贤弟不妨想想最后的那话意思。”
刘蒂尚且不明白,一头雾水,而赵煊和刘焕是多年兄弟,极为默契,那是一点就通,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来如此,一切都明了了,现在蜀中自从蜀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变得沉迷酒色,排挤忠臣,导致朝政混乱不堪,不论皇帝还是大臣,多数人都过纸醉金迷的安逸生活,只有姜维个人还保持清醒,坚持要北伐曹魏,恢复汉室,这只能为蜀汉苟延残喘。
如今蜀中都对姜维的北伐怨声载道,照这样操作下去,蜀汉完蛋是迟早的事,就算兄弟二人能够在阴平小道逆袭翻盘成功,有刘禅这个昏君,黄皓这个小人,以及那些处处使绊子的益州世家在的话,同样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唯有如同凤凰一般浴火重生才能真正的让汉室焕然一新。
赵煊明白其中道理后,又问道:“大哥,咱们入蜀中之后,该如何做呢?”
刘焕一字一句缓缓说道:“那便是咱们兄弟,实行南~北~分~工。”
赵煊奇道:“何为南北分工,小弟不解。”
刘蒂同样是不解其意,和赵煊一般提出疑问,只听刘焕娓娓道来:“咱们入蜀中之后,一旦确定了父亲的身份,绝不能够留在成都,那样的话,非但无异于拯救大汉,反而容易受到黄皓这个小人的迫害,同时对于拯救华夏毫无帮助,咱们就得想办法寻求外调出去,在这期间做好准备,最好的选择便是蜀中南中七郡和北面汉中诸郡等这南北两处,贤弟可明白?”
经过刘焕那么一说,赵煊心中立即想到:这两处的确是很关键的地方,将来汉中失守的话,像是自己二叔赵广会战死沙场。以及傅佥等多位大将也会尽忠丧命,想起在祁山之时,二叔对自己的殷殷关切,怎能够让他重蹈命运。如今蜀汉人才凋零,要是能够趁机都救下的话,对于将来的振兴华夏有极大的帮助。况且汉中将来可是危险重重,自己当然不能让大哥去涉险。
还没等刘焕提出分配,赵煊已经抢先一步说道:“大哥,小弟就选择去汉中那里。”
刘焕先是一愣,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赵煊的想法,笑道:“为兄还没说完,贤弟怎么着急选择了。”
赵煊不好意思挠挠头,笑道:“大哥,其实小弟那是懒惰,贪图轻松才选择的,正好借汉中这些濒临魏国之地,既磨练好武艺,又可增强统兵能力,咱们这次去往祁山就学到了不少,要想对抗邓艾等名将,可得多练练才行,反倒是大哥往南中就得受苦受累了。”
刘蒂奇道:“我听闻诸葛丞相南征南中之后,南蛮臣服了蜀汉,汉中处在魏国边境,随时面临魏国大军的征伐,怎么贤侄反而说去往南中才是受苦受累,莫非南中至今还是荒蛮之地,疫瘴横行,荒芜人烟,难以生存乎?”
刘焕知道父亲并不清楚南中之事,以为南中现在还是那些不开化荒蛮之地,事实上诸葛亮征讨南蛮已经有三十五年过去了,带去了先进的中原耕种技术,改善了南中的状况,南中也成为了蜀汉兵源、粮食的重要来源地。南中蛮族感恩戴德,为诸葛亮建立生祠,号为“慈父”,诸葛亮去世后,季汉对于南中的治理并未松懈,也派遣了好几任庲降都督治理,后来虽有一些地方豪族不满而起兵反叛,很快就被庲降都督平定了。
比起汉中来说,南中不论是局势,还是经济都相较稳定,然而三年后魏国大军压境时,南中则是翻盘的重要之地,必须要将南中变成一块铁板,牢牢把握住才行,否则华夏的灾难就真的在所难免了。
这其中的原因。作为三国迷的兄弟二人又怎会不知道,只是原因不好对刘蒂详细说明,刘焕只能说道:“父亲莫要听信这些无稽之谈,南中若真是活不下去的地方,恐怕诸葛丞相和姜维也无法安心北伐那么多次了。”
刘蒂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儿子从不对自己胡言的,既然他这样说了,也就安心了些,他也从二人的对话中多少听出来,他们所谓的让大汉重生代表什么?他好歹活了几十年,多少看得清一些事。只是还得确认一下刘焕的真实想法,这事关系重大,不能随意冒险,否则万劫不复,他理清一下思路,单刀直入问道:“焕儿,你老实告诉为父,你想做的是辅佐的忠臣,还是掌握天下的雄主?”
刘焕是穿越者,老实说他对于权力什么的并没有去在意,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常常感叹自己不能生在三国时代,帮助汉室再次一统,阻止五胡乱华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此刻既然有机会来此,当然不会再让历史重演,对于父亲这个突然的发问,心中十分坦然答道:“父亲,孩儿并非是贪图所谓的权力,只是想救那些无辜的百姓和整个华夏。若是现在真有一位可以拯救华夏百姓于水火,且真心爱护百姓的人,孩儿与贤弟会尽全力辅佐于他。”
“哦,难道说这个人即使不是刘氏子孙,你也愿意?”刘蒂听得儿子这样说,心中提出这个疑问。
刘焕郑重地点点头,乃道:“父亲这话说得不错,自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天下三分,可见过有真正的万世王朝?根本没有,朝代的更替就如同树木的枝叶一般,迟早是新旧更替,这是不变的道理,曹魏自从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后,天下世家已经靠拢了曹魏,拥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论实力就算汉吴联合,也同样是万万不及。所谓汉室的威信,早就已经被世人遗忘了,按照如此发展下去,曹魏迟早会先吞并蜀中,进而转向东吴。”
刘蒂叹道:“既然人心已经背离了汉室,天下大势已经不可逆,焕儿,你又何必如此坚持?”
刘焕昂然道:“父亲,若是曹魏肯一心为百姓着想的话,孩儿自然不会坚持,可是祖父和父亲想必当年也经历过,纵然拥有皇族身份,仍然遭受那些世家的不少白眼,世家们一向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老百姓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堆命如草芥,任由他们随意拿捏的蝼蚁,而世家一直就只看中利益,他们眼中只有怎么享受荣华富贵,哪里顾及老百姓的死活,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对百姓进行盘剥压榨,将人口和土地变成他们的私产,只为了满足他们的私利,这也是孩儿忧虑之处,一旦曹魏统一天下,世家们这股奢侈成风,争相效仿,他们的钱怎么来?还不是在老百姓身上夺取,百姓被他们如此盘剥,哪里又有好日子过了?恐怕会被欺压得更惨,孩儿就是要打破这世家垄断朝政和人才,拥有特权的局面,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彻底拔掉这颗毒瘤,让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
刘焕并非无的放矢,事实就是司马家篡权之后,建立晋朝,仍然沿用曹魏九品中正制,保护世家的特权和利益,晋朝统一之后,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shā • rén。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这也埋下了五胡乱华的引线。
刘蒂此刻虽然没说话,可是他心里如同受到一记重锤,刘焕这话掷地有声,仿佛当年高祖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马,曾说:大丈夫该如此的豪言壮语一样。
自己的儿子将会成为继高祖、光武之后,拯救万民,开创一个新局面的人物,既然如此大志,就让他们放手去干吧,乃道:“既然如此志向,焕儿,如何支配家产,你就自己做主吧,你身体里流着大汉皇族的血液,盼望你能像高祖皇帝,光武皇帝那般,让大汉再续命四百年就足够。”
刘焕知道这是老父亲给予自己的支持,也是满含无尽的父爱,让他心中很是感动,热血上涌,立即叩头拜道:“父亲放心,孩儿定然不负父亲所望,要天下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远离战火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