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全球战国> 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2 / 4)

然后老田一拍大腿:出海,去倭国。

自从1592到1598年间,中日韩三国在朝鲜半岛大战一场后。中日之间一直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两国的官方交往也是彻底断绝。明朝中央政府也明确规定:虽然月港出海的海商可以自由的在各地进行海贸,但唯独不能去倭国贸易。一旦发现,统统以通倭罪名论处。

不过,大海这么大,我出了海你怎么知道我往哪里跑了?再说现在大明的官场到处漏风,很多事情还不是一点钱就能搞定?总之,田尔耕的队伍很是顺利的从月港出发,于1606年的十一月抵达日本的平户。

到了平户根本就不需要打听了,因为这一带的中国人很多,而且都奉李旦为首。田尔耕等人的船只还没靠岸,就直接有李旦的手下前来盘问。然后田尔耕在手下们惊讶的眼光中,亮明了自己锦衣卫的身份。

虽然很快的就见到了李旦,不过此时的李旦已经是家大业大。一个多月下来,李旦只是对田尔耕好酒好肉的招待,但是对田尔耕邀约其去见皇太孙的建议,李旦却是顾虑重重。

到了1607年的元旦,田尔耕实在不愿等下去了,直接跟李旦说:既然甲必丹不愿去见太孙,那我就只能这样回去跟太孙覆命了。

到了这里,李旦总算是说出了心里的顾虑:“田大人,你我相处也有月余。你是个豪爽汉子,老夫我也不跟你绕圈子。我李旦虽然受了洗礼入了天主教,而且还常住在这日本。但是我根子里却是中国人,在船上也拜的是妈祖。我们中国人,哪个不想闯出一番天地后衣锦还乡呢?所以呢,本来太孙见招,老夫理当亲自前往拜见。可是这一想起当年五峰船主的遭遇,老夫心里还是有些怕啊。”

说到这个田尔耕也是一阵无语:昔年胡宗宪东南抗倭,当时中国海面最大的海盗头子就是号称五峰船主的王直。胡宗宪及其幕僚徐渭的意思是:直接招安王直,倭患就能减少一大半。

经过反复的协商,各方大佬基本上同意招安王直。而王直也相信了胡宗宪,带着自己的船队上了岸。结果,浙江巡按王本固却偏执的背着胡宗宪抓捕了王直,并直接将其斩首。

也不知道这位王巡按到底是正义感太多,觉得政治不能妥协呢,还是因为王直的走私和海盗行为触犯了江浙士大夫们自己的走私利益而为了本阶层出手。总之,王直死后,失去了约束的海盗们掀起了更大的倭患,给东南沿海一代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1607年的李旦,在日本已经有了很大的产业。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在其统一日本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李旦的资助。李旦的船队往返于日本、朝鲜、中国、菲律宾等地。亦商亦盗,其资财不知多少。

虽说中国人骨子里对于家乡的依恋是难以磨灭的,但要人家听你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话,直接就舍弃一切跟你去北京,真当李旦是个智障啊?

智障能够闯下这么大的产业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