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人海孤雄> 第九十二章:亡命之徒的故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亡命之徒的故事(2 / 4)

盛嘉树也了然的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不知我有什么能帮你?”

“你已经帮过我了。”冯牧对盛嘉树咧嘴一笑,举起手里的茶杯示意:“听我胡言乱语之后,仲肯请我进来坐坐,就是不知道这杯茶我能不能饮?这杯茶我家之前都有饮过,不算初哥。”

盛嘉树目光从冯牧的脸上慢慢移到那杯被他举到齐眉位置的茶水上,有些迟疑,语速缓慢的说道:“饮这杯茶当然无所谓,只是想饮冯先生你说的那杯茶,总要让我这个烹茶的主人明白,冯先生是从哪里得知了我烹茶的手段,才会循着茶香登门?”

冯牧听到盛嘉树的话,笑容愈发浓烈,不过没有急着开口回应,而是目光先看向了旁边倚靠在衣柜处吸烟的杨森:“这位杨姓警官先引起了我的一些好奇,好奇他明明可以借题发挥,却没有把盛先生牵扯进来,再就是我为了查出父亲墓位被崛,求当年父亲的好友帮忙,我父亲那些朋友中,有位太平绅士叫做蔡元柏,有位报界名士名叫罗承宗,盛先生对他们应该很熟悉罢,听说几日前刚刚在翠茵楼一起饮酒。”

“冯先生,香港这个小地方姓冯的华人大亨并没有几个,已经去世的冯姓大亨更是凤毛麟角,加上你提及的父辈朋友,冒昧问一句,令尊莫非就是当初半年间逼得港英政府连续三次颁布禁止法令的那位香港马王,冯南霄?”盛嘉树听到蔡元柏,罗承宗的名字,又轻轻念叨了几声冯字,有些不确定的对冯牧开口问道。

冯牧点头:“盛先生对香港华商很了解,不错,家父就是冯南霄。”

“久仰,久仰。”盛嘉树收起脸上的微笑,表情郑重的开口说道:“我对香港知之不多,提起香港让我心中敬佩的华商,不过两人,一生一死,生者朱恩良,死者冯南霄,对令尊的钦佩犹在朱先生之上。”

提起朱恩良,粤商几乎都会用粤商盟主这个词来形容他,毕竟朱恩良从青年时期投身商海就已经跟随在广州七十二行行首黄敬棠身边做秘书,之后又被黄敬棠送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实业家张謇身边培养,可以说朱恩良起家时耳熏目染就是各种商海大鳄的厮杀博弈手段,把那些纵横商海多年的老狐狸毕生所修的法术势早早就修练至炉火纯青,不要说朱恩良的同龄人,就算比他大十几岁的商人,眼光心思都未必是朱恩良的对手,这也是他能纵横广州,上海,香港,重庆等地,无论是投资实业,还是商场对垒未尝一败的主要原因。

比起朱恩良,冯南霄的名头在内地并不知名,而且幼年时更不如朱恩良那般几乎一步登天,得大佬提携,香港华商提起冯南霄,无论是发迹之前还是发迹之后,都只会用一个正邪难辨的词语来形容他,亡命之徒。

冯南霄,广东台山人,五岁时家乡的潭江河爆发洪灾,他被父母站在即将被冲垮的屋顶上绑在木制家具上放入滚滚洪水随波逐流,亲眼目睹自己的家与父母被洪水吞噬,幸而被河水两岸打捞漂流财物的一个百姓救起,养了两个月之后,转手卖给了澄海一户大户人家做下人,冯南霄本以为从此至少有一份安稳茶饭,可是现实却告诉他,要想在澄海大户人家活下去,比洪水中随波逐流更为凶险。

清末民初,潮州澄海地处沿海,盐碱侵蚀,土地贫瘠,往往一块不过数亩的田地,就能引得两个村落械斗十余场,死伤百余人,而买下冯南霄的大户人家,当时就是当地某村落大姓,冯南霄五岁开始,除了端茶倒水打扫院落之外,就跟随驻村的武师练拳强身,甚至土炮,火铳等等全都练习精熟,十二岁时,就已经在械斗中跟随主家少爷上阵厮杀。

潮州民间械斗,比起香港帮派社团械斗,不知酷烈几多,两方定下械斗时间和械斗人数,随后各自召开宗族大会,这种宗族大会第一条商议的,就是本次械斗的shā • rén数量,比如议定本次械斗需要杀死对方十人,那么就一定在当天械斗时完成指标任务,除非自己一方全部死光,不然只要对方没死够十人,己方就算剩下一人,也得继续打下去。

随后再商议械斗中我方的伤者与死者如何抚恤,以及选哪个人站出来做替死鬼,在官府得知消息准备发难后,主动去自首归案等等。

而械斗当天,首先各自推出几门土炮,擂响战鼓,立起代表村落的大旗,十人为一队,设立队长,身背火枪,砍刀,长矛等武器杀入战场,鼓声不停,厮杀不止,往往一场械斗下来,少者死十余人,多者五六十人。

就是这种械斗过于凶险,所以很多潮州大户人家才会收养很多孤儿加以培养用来参与械斗,冯南霄不过是当时那些被收养的孤儿中的一员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