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从珍珠港开始崛起> 第132章 X电台的顶梁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X电台的顶梁柱(1 / 3)

魏齐曼,全名戈登·魏齐曼,是布莱切利庄园的第二号人物,他对破译德军的恩尼格码做出的贡献几乎可以和图灵平分秋色。

只是,图灵被后人熟知,而魏齐曼一直寂寂无闻。

波兰的几名密码科学家用几台仿制的恩尼格码机造出了一台“炸弹”,并将其赠送给了英方,英国科学家图灵在“炸弹”原有的基础上很快又建造了两台更大型的“炸弹”,用于计算恩尼格码的解密方式。

新造的“炸弹”有两米多高,四五米宽,可以将恩尼格码一亿五千多万种组合的计算缩短到两天之内。尽管如此,以图灵为首的8号小屋科学家团队依旧没有太大的突破。

就在8号小屋陷入绝境的时候,魏齐曼出现了,他率先提出了“通信量”的思路,正是他的这种解题方式给恩尼格码的破解带来了突破。

通信量类似于如今的大数据,它的理论的依据是,越接近指挥中枢,无线电的通信量就越高,同理,通信量越高的地方,说明将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魏齐曼正是借助该方法一下子将计算的速度提高到两个小时到几分钟内。

所以,如果没有魏齐曼,恩尼格码就不可能顺利快速破译。

杜克之所以对魏齐曼有记忆,是缘于魏齐曼写的一本书:《6号小屋的故事》。

二战后的魏齐曼移居美国并获得美国国籍,很快加入了美国的情报部门,尽管他被英国政府要求不得公开布莱切利庄园的秘密,但他还是在晚年的时候,以亲历者的身份撰写了这本书。

让魏齐曼没想到的是,《6号小屋的故事》一出版,在美国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他不但被美国政府踢出了情报核心部门,还遭到了监视,这本书只卖出900多本就被叫停。

至于比尔,全名比尔·图特,他在破译德军的另一密码机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到了1941年,德军的高层指挥机关,包括纳粹统帅希特勒在内,采用的是另一种加密方式,那就是洛伦兹密码机。当英方的Y电台第一次截获这类无线电时,发现它的信号传递方式和恩尼格码运用的莫尔斯电码“滴滴答”完全不一样,而是换成了电传打字。

这一情况马上引起了英方高层的重视,他们把它称之为“全新的音乐”,代号:Tunny(金枪鱼),断定演奏音乐的是一款新式的密码机。

洛伦兹密码和恩尼格码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这恰恰满足了希特勒的指挥风格,他总是希望每一份电文可以传输更多的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