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太平客栈> 第二百五十章 欧帝三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章 欧帝三拳(2 / 4)

秦清的想法与李玄都并不相同,却也殊途同归。

因为王朝更替总要讲究法统,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禅位,不过秦清不是权臣得位,他一直否认自己是大魏的臣子,这次出兵更是在檄文中明言要推翻大魏朝廷,而非遮遮掩掩的清君侧。换而言之,秦清建立新朝,法统必然不能来自于大魏,而是要往前追溯。

从徐氏皇族的大魏朝廷往前推移,分别是特穆尔皇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金帐、赵氏皇族的大晋、李氏皇族的大齐,金帐不必多说,第一个排除在外,关键就在于大晋和大齐。

秦清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一直在大晋和大齐之间摇摆不定,大晋太过软弱,名声不好,而且大魏是伐金帐继大晋,从这一点上来说,大魏是继承了大晋的法统,秦清再去继承大晋的法统,便有些不合适了。大齐强则强矣,可难免让人联想到如今的齐州和李家,秦清相信李玄都的操守,可如果李玄都不在世后,有人借机生事,也是麻烦。

不过李玄都将“传国玺”交给秦清之后,秦清彻底坚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继承李氏皇族的大齐法统。

原因很简单,还是在于“传国玺”。

历代帝王皆以得“传国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千余年,忽隐忽现,待到大魏太祖皇帝起兵驱逐金帐时,已经杳无音信。

有传言说大齐哀帝火烧玄武楼之后,传国玺便不知所踪;有传言说大晋幼帝被金帐大军追到南海之滨,抱着传国玉玺跳海而亡;也有传言说金帐将“传国玺”带回了草原王庭,大魏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两代帝王之所以数次北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追回传国玉玺。

其实“传国玺”落在了儒门手中,根据社稷学宫的记载,“传国玺”来到社稷学宫的时间正是在火烧玄武楼后不久。

换而言之,大晋、金帐、大魏三代都是没有“传国玺”的。

如今秦清得了“传国玺”,便意味着他可以越过没有“传国玺”的大晋、金帐、大魏三朝,直接继承拥有“传国玺”的大齐法统,更何况这枚“传国玺”还是由有“齐王”之称的李玄都亲自交给他的,更多了几分名正言顺的意味。

既然秦清要继承大齐的法统,那么大魏的末代皇帝便无关轻重了。

当杨吕引领着陆雁冰来到御书房,不必杨吕吩咐,那四个负责看管天宝帝的宦官便主动退下,陆雁冰也示意其他人止步,只有她和杨吕一起走入御书房中。

天宝帝折腾了一天一夜后,已经没有多少气力,此时正坐在书案后面,闭目休息。

听到脚步声,天宝帝猛地睁开双眼,目光落在陆雁冰的身上,惊诧道:“陆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