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大同世界,那么大同世界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九层高楼,没有只修建第九层楼的道理,前面的八层一层也不能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世道的发展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规矩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适应当下的世道,太过超前等同于拔苗助长。
正因如此,太上道祖有言:“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如今李玄都和秦清两人能做的是引导世道进一步发展,脚踏实地,而不是一步登天。
清退田地、追缴税款只是第一步,如果止步于此,大玄的新贵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依旧会兼并田地,不纳赋税,最终走上大魏的老路。
所以两人的第二步便是摊丁入亩,也就是张肃卿“一条鞭法”的深化。
一条鞭法,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州丁银均一州徭役,合并征收,使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这严重损害了士绅地主的利益,结果就是张肃卿遭遇帝京之变的时候,作为天下间最大的地主,儒门无动于衷,坐视张肃卿身死。
人亡政息,张肃卿死后,“一条鞭法”名存实亡,反而成了士绅们敛财的工具,加速了大魏的腐化,最终一起走向灭亡。
至于“摊丁入亩”,相比“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对地主士绅的伤害更是巨大,就算秦清以皇帝之尊而推行,也要遇到难以想象的压力和非议,只怕千百年后,秦清的名声不会太好,一个“暴君”的名头是逃不掉的。
秦清对此已经有了准备,他曾对李玄都直言,在这方面,他愿意效仿魏太祖,以杀戮镇天下。
李玄都倒是颇为乐观,主要原因有三。
一则是道门的利益大多在“工贸”二字,他们会坚定地站在李玄都和秦清这边,两人能够以道门为立足基石,得到众多以商贸起家的新兴士绅的支持,不会陷入到举世皆敌的局面之中。
二则是儒门大败,士绅的力量正处于低谷期,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适合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