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刘洵解释道:“报纸说白了就是将天下时事和各地风土人情编撰成通俗可懂的文章,而后汇集到纸质册子上,这便叫做报纸!”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微微点头,而后尚书令丙吉又问道:“敢问天家,这报纸有什么作用吗?天家准备成立的这个商社又有何用?”
天子刘洵说道:“报纸可以丰富天下百姓的视野,让朝廷的政策和态度能够传遍天下!同时,朕还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开放报纸行业,让民间也可以自行组建报纸商社,让民间百姓可以借此发生,如此便可以广开言路、增加朝廷的耳目!”
门下令萧望之有些担心的说道:“天家的意思臣等明白了,不过臣有些担心,如果朝廷允许民间自行组建报纸商社,会不会造成民间人心动荡,会不会有宵小借机攻击新政?”
看到门下令萧望之能够想到这一点,天子刘洵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用担心,朕有打算!”
“朕也防备着这种情况,所以朕此番准备成立的商社需要一个支持新政、善于辩论、能够左右舆论的人才来主持大局,此人要开一个好头,给报纸行业划定底线!”
“同时,朕也准备在报纸商社成立之后,找个合适的机会于门下省新设一个府衙,专门负责管理报纸行业,防止宵小把控舆论走向!”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都陷入了沉吟之中,天子刘洵的安排非常稳妥,三人思索了一番之后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便纷纷拱手赞成。
这时,天子刘洵问道:“只是有一个问题,朕反复思索,还是没能想到主持报纸商社的合适人选,目前朝中上下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朕今日召见三位爱卿,主要就是想商议一下合适的人选,何人可以主持报纸商社?”
尚书令丙吉、吏部尚书史高、门下令萧望之三人沉吟了起来,都开始思索合适的人选。
不过三人想了许久,也同天子刘洵一样,最终得出结论:朝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天子刘洵见状便说道:“如此,三位爱卿便从朝廷之外为朕举荐一下人才好了!”
尚书令丙吉和门下令萧望之想了一会儿都是拱手说道:“天家恕罪,臣并不知晓这方面的人才!”
天子刘洵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说道:“无妨,朕再想办法就是了。”
这时,吏部尚书史高忽然说道:“天家,臣倒是想起了一个人来!”
“谁!”
天子刘洵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爱卿详细说来!”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臣举荐杜县大儒李据,此人可主持报纸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