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等,她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同在皇宫所在的福王府里,齐慰也在等,他在等着见太皇太后。
这一年就是足足两个时辰,天色擦黑时,太皇太后终于可以见他了。
看看天色,齐慰苦笑,马上就要掌灯了,身为外臣,他必须要在掌灯前出宫。
即使现在这里不是真正的皇宫,可是他也要遵守宫里的规矩。
这规矩齐慰记得,太皇太后当然也记得。
齐慰想起柴冉对他说的话,叹了口气,不知道这是太皇太后的疏忽,还是卫明故意为之。
齐慰走进去时,卫明已经走了。
太皇太后开门见山,便说起清圆县城的事,太皇太后问道:“定国公,你可有稳妥之计?唉,哀家这心里啊,七上八下,忐忑得紧呢。”
齐慰说道:“启禀太皇太后,清圆乃京城门户,臣拟派遣五千兵马,尽快起程,驻扎在清圆城外。”
太皇太后颔首,说道:“定国公想得极是周全,哀家准了,定国公这就去安排吧,你办事,哀家放心。”
太皇太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用帕子拭拭嘴角,又说道:“说来也巧,刚刚小卫子也说了一个好法子,哀家觉得不错,已经准了,定国公可要听听?”
宫里姓卫的太监有十几二十个,但是能被太皇太后叫一声“小卫子”的,却只有卫明一人。
想起卫明,齐慰心里便涌起一股厌恶之气,他不动声色,说道:“臣愿闻其详。”
太皇太后嘴角含笑,显然心情很好,她缓缓说道:“哀家准了小卫子的提议,组建一支内操军,以后皇城内外的安全,便全都交给内操军了。组建之初就交给小卫子去办,虽说只是内操军,可毕竟也是军队,练兵这些事,小卫子可不懂,到时候还要辛苦定国公,放眼整个大魏朝,定国公办事是最令哀家放心的。”
齐慰面色如常,心里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何为内操军,说白了就是以太监内侍组建的军队!
“不知这支内操军,需要多少人?”齐慰问道。
太皇太后笑着说道:“暂定一万人,不过刚刚组建时,恐怕一时不能招满,唉,那就有多少是多少吧,能招满一万人,自是最好不过。”
齐慰心头一凛,一万人?
前朝有句话“够不够,三千六”,这里的三千六,指的不是宫女,而是太监。
前朝皇宫里的三千六,便是太监的定数,只能低于这个数,却不能超过。
到了大魏朝,高宗年间太监的人数最多,有二千六百人,仁宗时减到二千二百人,保康帝时只有一千八百人,从旧京迁都来新京时,只带来五百八十二名太监。
而现在,太皇太后给这支尚未组建的内操军,定下的人数是一万人。
亦就是说,即使把现在这老老少少所有的太监全都算进去,仍然不够,尚有九千人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