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刚才王氏和赵氏的说辞,孙氏到底听了进去,心里也有了脱身的想法。
......
对赵氏和王氏,太子还是比较尊重的,特意推了不少事情来见两人,一番回忆往昔,嘘寒问暖之后,王氏和赵氏两人对了一个眼神,就把刚才孙氏的反应告诉了太子。
太子听了不置可否,只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又对两人笑道:“两位嬷嬷回去以后记得督促子孙读书习武,求知学院那里每年都会招收学子,两位嬷嬷可以让子孙去报考,以后也有个好出身,不管是去考科举,还是从军,都有好处。”
一听这个,赵氏和王氏大喜,连忙谢恩。说实话,一个家族能不能出息,更多的还是要靠男丁的,有了太子这些话,将来他们子孙进了学院,相当于已经被主子记住了,以后出头也容易许多。
太子摆了摆手,让两位嬷嬷起身,又说道:“明宣的脾气不好,嬷嬷的孙子进了学院,可莫要落下了功课,前几日我听明宣说,学院里已经有超过三十个学子,可能会留级。”
赵氏和王氏闻言有些惶恐不安,就是闹不明白,这个留级是什么意思。
太子给他们解释道:“求知学院是四到六年的学制,不过若是留级的话,相当于这一年的书白读了,比其他学子要多读一遍,说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一听这话,赵氏和王氏也紧张了,心里思虑该多督促一些孙子的功课了,他们在外人眼里本就占了太子的光,要是还不成器,名声只怕是更差,别说为家族争光了,怕是太子也会对他们失望,那就不是好玩的了。
......
关于这个留三十名左右的学子留级的决定,明宣早在一开始便有了想法。因为一开始学院的学子们,其实有不少都是靠着家世或者其他侥幸进来的,还有一些学子们,来学院以后,心思都没放在学习上面,这第一年学了多少东西还真不好说。
明宣宁缺毋滥,自然不肯轻轻松松的给这些人放水,故而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其实明宣在宣布预计会有三十人留级时,便预料到会引起不少fēng • bō。毕竟这相当于宣布这部分人在学院算是后进生,连太孙都放弃了这些人,将来到了官场上,提起这些事,只会是污点。
这让学院所有学子都紧张起来,谁也不认为自己会没有一丝危险。尤其是那些这一年来,几乎是混着玩来的,更是紧张的挠头皮。只恨不得时光倒流,把那个不专心上课的自己给捶醒。
因着明宣提前宣布,离下个学年还有几个月时间,就为了督促这些人学习,也是给他们一个缓冲。
至于考核的标准,不得不说,明宣一开始使用的打分制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按照各门功课,以及学习的进度对个人进行打分,能杜绝很多疏漏。
更甚者,明宣觉得,这个淘汰末位制,可以成为常用的制度,给这些觉得一步登天的学子们一些危机感,更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在其他方面。
而这个淘汰末位制,在学院外边也引起了一阵fēng • bō。且不说太子对这个制度也颇感兴趣,觉得若是用作吏部考核官员时,实行末位淘汰制,用好了说不得也能一改朝廷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