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奈何贾琏和王熙凤路上却是碰见了学院的一位孙监督,说起学院的监督,前头也说过,都是宫中的老太监出身,别的不说,眼睛最厉害,不然不会等到安然出宫的时候,这位孙监督一见到了王熙凤便有了怀疑。
孙监督是太监出身,即使面对外边这些官宦勋贵之家,也不容易被人收买,更何况他们实际上都是戴柯为太孙特意寻来的忠心耿耿之人,为的是保证太孙的饮食起居没有问题,面对贾琏丝毫没有放过的意思。
直接让人把贾琏与王熙凤两人扣押了起来,禀告了学院的侍卫总管,然后又告诉了太孙。
在关押期间,孙监督虽然弄清楚了王熙凤的身份,是贾琏的未婚妻,可也丝毫没有放过的态度,孙监督在宫中多年,见惯了不少宫女或妃子为了帝王宠爱,使出的各种招数。
这王熙凤在孙监督看来就是用心不良,冲着太孙来的,即使她有贾琏未婚妻的身份,也不能证明什么,反而让孙监督更加警惕。
毕竟若是这王熙凤真的入了太孙的眼,那到时候太孙能有什么好名声,君夺臣妻?这点不得不防。
对于孙监督这些担忧,学院知情的人同样也有,故而这事瞒的严实实的,直到明宣知道了此事后,对此哭笑不得,心里感叹,凤辣子是一般人吃得消的吗?再说,他基本的道德素养还是有的,三观还是比较正的。
当然为了不引起身边的人的担忧,明宣也没见王熙凤,只是让人通知了贾王两家,然后又把这事情告诉了太子妃,毕竟涉及到了女眷,还是勋贵家族的女儿,少不得要好生处置。
因着前头贾琏把秦可卿的事情告诉他,让他回忆起了那些隐藏在脑海深处的某些记忆片段,故而明宣也没有下狠手的意思,还特意在母妃跟前给贾琏王熙凤求了个情。
太子妃对王熙凤谈不上什么好感恶感,在见到王熙凤以后,见她虽然被惊吓的不轻,但面见她还能控制情绪,先认罪了一番,言辞恳切,是个会说话的,丝毫看不出没读过书的样子。
太子妃见此心念一动,先斥责了王熙凤一顿,然后在王家女眷来请罪的时候,特意询问了王家为何没有女儿进女子学院。
话虽明说,但王家的女眷很快闻弦琴而知雅意的求太子妃好生调教一番王熙凤,能进女子学院是王家女儿的荣幸云云。
太子妃对王家女眷的识相颇为满意,她对王熙凤其实并无太大的兴趣,更多的是想到了王家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所谓闺训。
太子妃自幼便通晓史书,又被先后选为儿媳,自有一番内秀,当然明白这话有多荒谬,但世上庸人太多,这话又符合了那些个无耻之徒所想,导致在朝中官宦家也有不小的影响。
这番太子妃创办女子学院,明面上不少人十分赞同,可私下里,不是没有一些落魄书生,或者一些奉行这话的人家议论,而且像王家这般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家,也没有送家中女儿入女子学院的意思。这就让太子妃有些不满了。
正好借由王熙凤这件事,太子妃有心敲打一下那些装聋作哑的人家,毕竟她虽只是太子妃,但也是未来王朝的女主人,管理官家诰命女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不能就这么任由那些人装傻。
对太子妃的想法,这王家女眷略知一二,但难免有几分得意的想法,他们哪怕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但终究讲究君臣纲常,太子妃亲口把王熙凤要到女子学院,也是他们王家的福分。
当然这个王熙凤的婶娘,王子腾的夫人难免有些可惜不是自己的女儿入了太子妃的眼,而仅仅是个侄女。
这话回去以后,王子腾夫人和王子腾说了,被王子腾训斥了一番,道:“你哪里懂得?凤儿那样粗疏的性子哪里入得太子妃的眼,只是太孙宽容,太子妃也没有计较的意思,凤儿才能逃过此劫,要是换了其他时候,咱们王家的女儿以后还能嫁的出去吗?
若非太子妃这么说,我早就把凤儿送去家庙去了,省的给王家列祖列宗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