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绛色大宋> 第三零四节 我家指挥白玉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零四节 我家指挥白玉楼(2 / 4)

“严州、泉州。”

“这!”韩绛有点不敢了,这两个地方不纯粹是军管,不是那种你敢走漏风声就有人敢砍了你的军营。

韩安献策:“其实也好办,大掌柜发赏钱。未必是盐,却也可以是盐。”

韩绛问:“有详细计划?”

“还没有,但却可行。拿泉州来说,先从码头开始,码头上作工的,在码头旁自已搞一个小盐田,能产多少盐谁知道呢,只说这点盐自产自用,刚够码头上人吃用的。别说眼下,就是再两年,没谁能把眼睛离开临安府,谁去管泉州一个码头的这点小事。”

“计划,作计划。一定要严谨,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出了事能甩利了。”

“是,老奴回去就作。”

韩安何尝不知道,这就是收卖人心的行为,可眼下连宛城敢买,已经是骑虎难下,与其怕,不与驭虎而行。

所以,韩安才提出这么大胆的建议。

韩安把一信六发的那份又抄了六份,然后分别写上名字给韩绛看。

分别是虞公著、刘锐、李洱、刘淮、崔嵬、辛弃疾。多抄的那份,韩安写了鹤翎的名字。

韩绛看过之后一拱手:“谢过安伯,韩家有安伯在,必兴。”

韩安只是淡然一笑:“老奴也是姓韩的。”

韩绛还能再说什么,重重一抱拳。

给崔嵬,因为崔嵬在泉州而且管着码头,给辛弃疾,因为辛弃疾将来要管宛城。至于严州,韩安自已就伸手了。

而给鹤翎的,韩安想到的是临洮城。

给李洱等人的,可以补贴朝廷收的丁税。但其他人,就算没有丁税也要给,这便是一碗水端平了。

而且也为可以名正言顺的在宛城与临洮收税打下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