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少帝成长计划> 第0110章 家有一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10章 家有一老(2 / 4)

——明明贪了,被爆出来还要为了证明清白,不惜自杀保全名声,让刘弘落得一个‘苛待官员’的污名!

有这风骨,当初拿钱的时候,怎么就没管住那手呢?

不过吐槽归吐槽,刘弘不得不承认,王陵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此时的政治风气,确实不允许出现一个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机构;更枉论将国家三大巨头之一的御史大夫,改造成监察机构了。

御史大夫,秦时始置,明面上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但绝大多数时候,御史大夫是被皇帝当做掣肘丞相的‘副丞相’来用的。

至于监察百官,与御史大夫的后身——‘御史言官’的闻风上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后世言官的职责,除了没事给皇帝添添堵以外,就是听见风吹草动,就不管合不合理,有没有证据,直接出来弹劾官员,以此彰显自己的刚正不阿。

而西汉御史大夫的‘监察百官’,则仅限于在官员任命之前,以考察政治成分、评估施政能力的目的,去查一下这个官员的底子。

而且御史大夫属衙的日常运行,并不是御史大夫负责,而是身为副官的御史中丞执掌。

御史中丞为首的属官,也只是将每个官员的个人履历,功过记录在册,以备官员调动的时候拿出来,给朝堂(皇帝)做参考。

如果刘弘真的一拍脑袋,将御史大夫改造成全权负责监察官员的机构,御史大夫衙门很可能会发展成后世那般,文人士大夫遇到对手的时候,通过捏造私德污点来攻击对方的‘嘴炮键盘局’!

想到这里,刘弘便知道历史上的言官,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了——可能设立御史言官的皇帝,就是如刘弘想的这般,想给官员阶级安个枷锁;结果枷锁没上成,反倒递了一把刀!

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将,被御史言官们捕风捉影之语所害,落得凄惨下场。

无奈的摇了摇头,歉意一笑,刘弘整了整面色,起身郑重一拜:“幸得老太傅相劝,方使朕未行差就错···”

但凡今天换了一个人在身边,刘弘都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多天真!

刘弘犯蠢,不对付的人当然会乐见其成;即便是刘弘地班底,也会碍于刘弘地颜面而不敢明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