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少帝成长计划> 第0178章 楚王太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78章 楚王太子(2 / 3)

看着举止间无不透露周礼气息的刘郢客,刘弘暗自点了点头:刘交别的不说,在教育儿子这件事情上,在老刘家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久闻楚王家风严谨,今日一见,朕深敬之。”

先给刘交脸上贴一层金,趁着刘郢客客套之际,刘弘冷不丁开口:“于燕赵诸侯之事,朕本欲以楚王之意为之;奈何楚王不堪舟车劳苦,遂遣卿代至。”

说着,刘弘淡然端起棋盘边的茶碗,稍抿一口:“不知楚王可有言,交代卿转呈于朕前?”

归根结底,刘郢客此次如今的主要任务,还是代表其父刘交出面,以刘家二代的超高辈分,为燕赵诸侯人选,以及齐悼惠王诸子分封之事画上句号。

前者还好说,燕王已经有九成可能落到武哀王一脉,刘邦长兄之子羹颉侯刘信的头上;刘弘关注的,也仅仅是能否借着刘交之口,将赵王的位置暂且空置。

盖因为赵国的战略位置,实在是有些微妙。

实际上赵国并不直接与汉匈边界接壤赵国与汉匈边界只见,还有代、燕二国;以东,则是齐国。

赵国以南,就是为关中把守最后一道门户的梁国;以西,则为上党、河内等郡。

只要是对战略有丝毫了解的人,就不难看出赵国究竟出于怎样的战略位置:向北充作代、燕之后的第二代防线,向东防备齐国;而向南,则可直抵梁国,甚至向西攻打上党、河内,由河东而至函谷关下!

也就是说,赵王即可以选择北守边墙,东扼齐国,也可以南攻梁国,或西取河东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外如是。

如此重要得战略重地,其人选稍有差池,便有可能为汉室带来无穷祸患!

更让刘弘郑而重之的是:按高皇帝刘邦时传下的惯例赵王,默认具有对边墙附近诸侯王的战略统领权;边墙有变,赵王理论上具备先做出反应,而后再报告长安的决断权。

光是这一点,里面能做的文章就不知有多少了什么勾结匈奴假装做出攻击姿态,然后赵王以应激为由调兵牵强,表面上防备外敌,实际上兵临睢阳城下,叩关函谷

这或许就是西汉历史上,赵王普遍不得善终的原因:如此微妙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不本分的幻想。

对于赵国,刘弘目前的安排是将代王刘恒移封梁国,再由如今的梁王,亲弟弟刘太移封为赵王,再派几个老臣辅佐。

甚至在弟弟刘太长大之前,刘弘还可以以年纪太小为由,将刘太留在长安照顾,将赵国直接交由委派的赵王相、内史、中尉治理。

这件事的操作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刘交不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刘弘就可以搞定。

真正让刘弘头疼的,是齐悼惠王诸子的事儿

在刘郢客之前,齐地传来的奏疏已经先一步送到了未央宫:齐王薨。

对于刘襄的亡故,刘弘可以说是早有预料,又有一丝意外。

刘弘原本还以为,刘襄死于历史上文帝元年,是出于某一些不可为外人知的政治因素!

而这一世,刘弘很确定自己绝对没有下过弄死刘襄的命令!

但刘襄依旧是在回国后不过两个月,突然间撒手人寰,享年二十九岁

按照奏报,刘襄是亡于纵欲过度,酒色过糜,按后世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马上风。

对于刘襄的真实死因,刘弘却也顾不上深究了刘襄的突然亡故,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刘弘面前:究竟要不要遍封齐悼惠王诸子?

这个问题自然是早就出现,但在当时,同为悼惠王刘肥之子的刘襄还在,这件事的处置还不算太过复杂。

但现如今,刘襄已死,这件事顿时就变了味道了。

刘弘已经按惯例,下令奉常、宗正其实就是刘不疑派人往临淄吊喧,赐刘襄黄肠题奏,金缕玉衣,并有朝堂共议谥号,由齐王太子刘则即齐王之位。

在这种时候,如果刘弘裂齐国之土以封悼惠王诸子,那舆论免不得会以为刘弘欺负年幼的齐王刘则,侵夺齐国之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