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身为高祖功臣,且肩负监国丞相之权的陈平,几乎是全天下唯一一个,可以对太后的命令有质疑的人——说是太后,也不过是孝惠皇后而已;在高祖皇帝时,顶多不过是太子妃。
简而言之,监国丞相,可以算是古华夏政治体系之中,唯一一个游离于君臣上下秩序之外的职务;在皇帝未成人之前,其政治地位在皇帝之上,与太后近乎持平,仅次于太皇太后。
虽则在礼法秩序上,陈平仍旧需要以臣子之理拜会天子刘弘、太后张嫣,但在具体的行政操作之上,陈平几乎没有上禀的必要。
具体到现在,被太后指责为‘神智昏聩’的陈平,也完全不会因此而被真的关押于太医属衙——监国丞相政治地位与太后持平,就使得太后对陈平的职责,只能属于‘意见分歧’。
虽说从礼法角度上,陈平作为臣子,还是应当尽量遵从太后的命令,但时至今日,这般局面之下,陈平也同样没有太大的必要,去遵从张嫣的命令了···
“代王大军,今在何处?”
一声沉闷的询问声,引得陈平身旁的武士赶忙一拱手:“昨日内史上报:代王大军方过甘泉,然代王先锋已至梨园左近···”
闻言,陈平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在武士的追随之下,从长乐宫西宫门的侧门走出,背负双手,注视着仍旧等候在外的朝臣百官。
“诸公且回府以待,邀贴片刻便至;今日晚间,老夫于府中设宴,以谢诸位今日之义举。”
言罢,陈平拱手稍一拜,便在武士的陪同下走向自己的马车。
——最多不过三日,代王就要抵达长安了!
在经历过上一次‘迟则生变’的真实经历之后,代王此番入京,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入宫继位,坐实自身的皇位法统!
代王继位一事,几乎是不可阻挡,无从更改。
既然代王登基的事已成定数,那张嫣的太后生涯,也就没几天日子了···
——即便代王刘恒为高皇帝血脉,也无法解释自己究竟是如何成为天子的!
盖因为早在太祖高皇帝驾崩之时,汉室嫡脉就已经被确定:嫡长子刘盈,即孝惠皇帝一脉。
在此时皇帝父死子替,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之下,作为孝惠皇帝胞弟,刘恒唯一能做出的解释,便只有一个:孝惠皇帝无子,绝嗣;代王以孝惠昆季之身,尊兄终弟及的规则,继承大统。
既如此,当今刘弘,便逃不过一个‘伪帝吕弘’的结局;孝惠诸子,只怕也会被杀死在深宫之中——最起码,也是幽静一生。
如此一来,作为孝惠皇后的张嫣,虽然不大可能被废黜杀害,但也绝无可能继续安居长乐——为了坐实自身的皇位合法性,代王必然会尊代王太后为太后,以居长乐。
至于张嫣,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在某座偏僻的宫殿中孤独终老,天下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记得,深宫中还住着一位太后,乃孝惠皇帝正妻。
今日,陈平特地前来长乐,实际上并非是‘求’张嫣颁布侧立诏书,将刘恒扶上皇位——陈平,是给了张嫣一个雍容华贵,永享太平的机会。
只要张嫣颁布策命,将代王刘恒立为天子,那刘恒无论是出于人伦还是道德,都无法将张嫣扔到某座深宫。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长乐宫会有两位太后同时存在。
只可惜,张嫣义正言辞的拒绝,将自己未来的生活全部葬送···
而陈平,也只是失去了一个以和平手段,谋求‘扶立新帝’功劳的机会而已。
“哼,有其母必有其子!”
回想起方才,张嫣义正言辞驳斥自己的面色,再与记忆中那张令人愤恨的脸一比较,陈平很自然就将刘弘地脾性,归咎在了张嫣的教导和遗传之上。
就连刘弘非张嫣亲生这一点,在这一刻也是被陈平所遗忘。
“尔即刻往绛侯府邸,将此间事告与绛侯知。”
“绛侯闻之,当知老夫之意···”
既然和平取得扶保之功的机会,被张嫣悍然回绝,那陈平面前剩下的,也就只剩下一条路。
——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将长安清理干净,让代王刘恒舒舒服服的进入未央宫,安心坐上皇位。
※※※※※※※※※※※※※※※※※※※※
看着陈平离去的背影,朝臣百官皆呆愣片刻,旋即各自安抚着散去。
至于王陵、虫达,以及姗姗来迟的田叔、张苍等皇帝一系成员,则是面色各有不同。
不过片刻之后,一位寺人从宫内快步走出,对宫墙上的谒者耳语几句,那谒者面色稍一变,旋即赶忙来到宫墙之外,对谒者仆射汲忡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