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问题,还是铜。
铜之所以能在华夏成为经久不衰的通行货币,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铜的保有量足够稀少。
刘弘甚至很怀疑:如今天下流通的所有钱加在一起,所熔铸出的铜,到底能不能满足五铢钱统一货币市场的‘一百万万枚’这个需求。
将此事暗自记下来,刘弘便对田叔吩咐道:“此事,少府可自决,于民广购铜,亦或遣吏至关东购之,皆可。”
言罢,刘弘便来到了作坊外,又对田叔吩咐道:“新铸之钱五铢暂罢,改铸铜三铅七之五铢,以为主爵都尉购粮之用。”
闻言,田叔顿时一愣,旋即赶忙拜道:“喏···”
在暗地里,田叔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呼~
——还好不是来查看五铢钱的铸造进度···
在接到刘弘地命令,按照铜铅比例七比三的五铢钱之后,田叔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按这种比例铸造而出的铜钱,实在是太脆了···
在后世,百姓测试银元真假,通常是吹一下听响声;而此时,百姓判断一枚铜钱质量的方式,就是把铜钱拿在手里,试着用大拇指摁压一下,看会不会断裂。
如果很容易就断裂,就意味着这个钱的厚度不够,且铅含量太高,成色不足。
但田叔却是在截然相反的状况下,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铜含量太高,钱也会很容易断裂···
在过去这段时间,田叔可谓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去寻找民间的术士,就此事进行咨询。
但得到的结果,却是让田叔感到身心俱疲···
对于新钱过脆、容易断裂的问题,大多数方式给出的结论,都是铅放太多了!
哪怕田叔将那枚黄到都有些发红的铜钱拿出来,那些人都不愿意相信,这枚钱的铜含量有七成。
——甚至有一个方术,说这枚钱是用‘伪铜’所铸!
无奈之下,田叔只能召集少府的铸钱工匠们,就此事进行反复研究,却终归没有得出解决的办法。
而五铢钱的铸造,也就此停了下来···
方才,当上林苑令派人传信,说陛下即将驾临上林苑时,田叔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对于汉官,尤其是达到九卿级别的gāo • guān而言,业务能力,或许已经不再是首要。
但对少府,业务能力却永远排在第一位!
少府的属性,使得外朝对其抱有天然的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少府要想保证乌纱帽不掉,就必须紧跟皇帝的脚步。
对于未央宫传出的每一个命令,少府都必须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去完成,才能保证圣眷依旧。
倘若出现‘皇帝让少府做某事,少府却一直墨迹’的状况,那少府被罢官免职都是轻的——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安上一个‘尸位素餐’‘阻军国之事’的高帽。
——对国防建设造成阻碍,就必然会得罪军方的大佬们!
而在汉室,任何得罪军方的人,都很难有善终——百十年后的戾太子,更是将这个范围,提高到了‘即便是太子’的高度。
铸钱之事,虽说不会直接影响到军方的后勤工作,但若是刘弘有心,那这件事就很容易背到少府的头上。
比如明年,某位将军跟刘弘诉苦说军费不够,还请陛下多拨一些,结果刘弘摇头叹息的回一句:朕也想啊~
就为了给将军加军费,朕都交代少府铸钱了!
可是少府实在是无能,没把钱铸出来,导致本应该拨给将军的军费,只能往后拖一拖啦···
就这短短几句话,田叔就将得罪一支战员上万的精锐部队!
“三七之比,此易尔。”
要说亲手铸钱,那就多少有点难为田叔了;但对于铸钱的基本常识,田叔还是有了解的。
——铜三铅七,不就是八铢钱的铜铅之比嘛!
八铢钱能按这个比例铸出来,那五铢钱,自也是不在话下——铸迷你版八铢钱而已。
暗自松口气,田叔赶忙跟上大队伍,向着刘弘远去的方向走去。
·
来到行宫,刘弘口头激励了众官吏几句,便令他们退下,只留了田叔一人。
“钱五铢之铸造事,少府还得尽快。”
撇开统一货币市场的长远意图不论,即便是短期内的事务,也需要少府尽快的铸造出更多的钱。
——秋收的粮食都有三万万石,那来年开春,冬小麦收货之后呢?
要想把冬小麦也顺利收购,少府就又需要百万万钱以上。
所以接下来半年,刘弘对少府的要求只有一个:拼命造钱!
当然,刘弘不可能只为了铸钱之事,就特地亲自来趟上林苑。
“还请少府一观此图。”
从怀中取出一块绢布,刘弘便让身旁的王忠拿去,交到田叔手上。
拿到绢布,田叔便聚精会神的望向绢布之上,那一坨晦涩难懂的图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