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嘉不知道最好的政治格局是什么样的,但申屠嘉清楚的明白:如今的朝堂政治格局,还算不错。
大家都能维持正常的默契,保持明面上的和气;但出于不同阵营的利益开考虑,又不可能完全走到一起。
在申屠嘉看来,这种‘我和你做朋友,但只是为了工作和你做朋友’的状态,算是相当健康的政治生态了。
而丞相审食其,就是申屠嘉认知当中,最有可能破坏朝堂微妙平衡的定时炸弹!
审食其出身吕氏外戚政治阵营,再如今吕氏尽亡的情况下,审食其几乎是失去了自己的整个阵营。
正常情况下,在面临这种‘落单’的情况时,臣子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抱个大腿。
比如当今刘弘的大腿,再申屠嘉看来就格外的粗壮!
但审食其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居然做出了‘先找到最粗的大腿,然后试着扳一扳’的决定。
对于审食其的操作,申屠嘉其实是相当鄙视的。
——不去抱陛下大腿,安心做忠臣也就算了,好歹去抱太后的大腿,也能理解为‘尽全孝道’。
结果可倒好:审食其非但放弃了最粗壮的大腿:刘弘,甚至还打算联合其第二粗的大腿张嫣,跟刘弘作对?
只能说:审食其有吕不韦的心,却未必能有吕不韦的命···
吕不韦与始皇赵太后联手掌政,那是什么背景?
——吕不韦先后侍奉秦三位帝王,亲率秦廷文武大臣、嬴氏宗亲挫败华阳宫变,几乎凭一己之力扶立公子政,受秦庄襄王托孤之重,被庄襄王指为嬴政之仲父!
说白了,吕不韦能趁着始皇帝年少,把持秦国朝政近十年,是因为人家是三朝老臣,有资历;掌控了大半朝堂,有威望;扶立了始皇嬴政,有功劳;受庄襄王托孤,有任务;身为始皇帝仲父,有身份~
审食其有啥?
是,先后经历汉室三代帝王,但这期间,审食其哪一天不是在吕后的庇护下过活?
就算勉强满足‘有资历’这一条,其他方方面面,审食其也都可以算得上‘一无是处’。
论功劳,审食其别说从龙扶立了,连汉初丞相最基本的‘武勋’,都满足的很费劲——审食其受封为侯,并非因功获封,而是高皇帝看在吕后的面子上恩封。
对朝堂的掌控力,以及政治影响力、政治威望,审食其更是无从说起。
——若是撇开官职,单论威望,审食其甚至很可能比不上已经死了的阳信侯刘揭!
至于先帝托孤之类的,就更不用提了——就算高皇帝、孝惠皇帝要托孤,也轮不到审食其这样的‘幸臣’。
所以即便到长安已经好几个月,申屠嘉也还没按照惯例,正式登门拜访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审食其。
——申屠嘉那一丝微弱的政治嗅觉,也在潜意识中不断提醒他:审食其这个坑,还是尽量不要碰的好。
但人算不如天算——一次相当寻常的入宫陛见,就让申屠嘉和审食其一起,被刘弘带出了长安城。
今日新丰之宴,更是让审食其抓到了机会。
作为朝臣,对于当朝丞相的亲自邀请,申屠嘉再怎么权衡利弊,也不好太明显的拒绝。
——到底还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又属于上下级的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处太僵了,对以后开展工作也没什么好处。
对此,审食其显然也有着明确的认知。
“呵呵···无妨无妨。”
“故安侯重伤初愈,便为陛下加以‘宿麦’之重;今更将行陵邑,自是无暇他顾···”
饶是审食其语调中,丝毫没有刻意职责的意味,但申屠嘉还是从审食其的话语中,听出了些许不满。
对此,申屠嘉的态度却十分明确。
“丞相言重。”
“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陵邑诸事,更须丞相领某、少府同谋。”
闻言,审食其面上笑容稍一僵,旋即又重归正常。
但在暗地里,审食其却是对申屠嘉咬牙切齿起来。
“区区内史,竟敢欺老夫至斯···”
“哼!!!”
听听申屠嘉说的什么话?
合着满朝文武百官,都吃着汉粟尸位素餐,就申屠嘉一个人‘忠于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