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细细地敲着桌子,开始思考覃禹鼎此刻可能会采取甚么样的极端行动来应对朝廷“改土归流”之策。
在这宣恩城(湖北宣恩县)当中,覃禹鼎该如何挑起土民们的反抗情绪呢?
首先是要考虑宣恩城自身的优劣势。
宣恩城地处湖北西南边陲,东接鹤峰,西邻咸丰,东北、西北及北部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
宣恩,于清朝设立县治。雍正十三年(1735)兵部和吏部据湖广总督迈柱疏呈合议,获乾隆恩准,定名宣恩,寓意“宣示浩荡皇恩”。
清朝初期,宣恩地域为施南土司,仍属施州卫;雍正六年(1728),属恩施县。
据《清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壬寅(1735年12月20日),以十五土司(忠峒、散毛、忠路、忠孝、高罗、木册、大旺、金峒、蜡壁、东流、唐崖、龙潭、沙溪、卯洞、漫水)各境并入恩施县改土归流,去施州卫,改设施南府。
下辖五县,存恩施县建府治,分置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治。以施南、忠峒、高罗、木册、东乡、忠建六司及石虎地合一县,定名宣恩。
湖广总督迈柱大学士会同湖北抚臣马会伯合词具题“施州卫既改县如蒙俞允恭请:皇上钦定县名”。依“奉宣诏恩”赐名“宣恩”。
乾隆元年(1736年),汉军正蓝旗监生陈寀出任第一任知县,勘边界定疆域,用施南土司故基作县署。
管辖分3乡7里,东乡设施南里、东乡里;西乡设石虎里,南乡设高罗里、忠峒里、木册里、忠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