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佳作(2 / 4)

有了王大人一锤定音式的点评,便不再需要其他的言语夸奖,到了这一步,王大人也把那首诗暂且放下,跟诗歌作者文靖安说道:“靖安,你是如何想出如此佳句的?”

文靖安笑言:“我也说不上来,只是以前读过牛郎织女的故事,知道他们被王母阻隔在天河两岸,只有七月七日这天能见一面,即便如此,他们二人仍是千年如一、矢志不渝。但如此对他二人来说到底残忍,我便想如果他们能永远像初遇时一般生活,也就不用遭受后来的苦楚了。”

一番话说完,王大人和李碧存深以为然,其他人则是恍然大悟。

不过王大人到底是同进士出身,于诗词一道也是颇有研究,学问深厚,因此问道:“你尾联所提‘秋风画扇’可是出自南梁刘孝绰《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一句?当初班婕妤为汉成帝妃子颇受恩仇,后被赵飞燕妒忌设计陷害,随后遭发落冷宫,班婕妤心有不甘,作《怨歌行》一首,以秋扇为喻抒发满腔怨弃之情。”

文靖安心说:“这个我真不知道!!!”

嘴上恭维道:“县尊大人学识如海斗量,学生这点微末心思瞒不过大人慧眼。”

其他人听文靖安这么说,赶紧跟着恭维,纷纷称赞县尊大人学识渊博,慧眼如炬!

王大人相当受用,捻着他那抹小胡子颔首道:“秋风画扇本指怨弃,用在牛郎织女身上并不合宜,不过若是用相弃指代相离也说得过去,再者你后两句跳脱出儿女情长延伸至人生感悟,整体来说便是瑕不掩瑜,足以成千古佳句。”

其他人自然又是纷纷应承,文靖安则向王大人拱手作揖,说道:“学生受教了。”

王大人心满意足颔首,一会看看那首诗,一会看看文靖安,真是相看两不厌,越看越喜欢。

这时李碧存干咳了一声,文靖安发现李碧存竟然是在给他使眼色。

一开始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林宁宴又在他后边轻声道:“小序。”

文靖安:“……”

上次他写那首《端午》的时候,诗前小序把陈守严、李碧存和林宁宴等人都写了进去,这次又来一首《七夕》,质量比《端午》还高,诗前小序当然不能浪费。

一回生二回熟,李碧存和林宁宴略微提示文靖安便知道怎么做了,趁着王大人醉心赏诗的空挡,主动说道:“县尊大人,学生想在这首诗前加一小序,序里将大人名讳写入其中,不知大人可否准许?”

王大人一皱眉,一副为难的样子,反问道:“合适吗?!”

文靖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