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5、考题(3 / 4)

这既有了他自己的言语,究其根本还是朱子的意思,这样的答案考官挑不出毛病。

剩下三道题目也大抵如此,文靖安三分之一用自己的话来说,三分之二引用朱子、程子的注释,墨义题的答案文字显然比贴经多得多,且还要自己打草稿组织语言,差不多花了文靖安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到了午时初(11:00),也不管考生有没有将贴经和墨义题目答完,监考官最后一轮公布题目,四书文和试帖诗的题目一起放了出来。

四书文题目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要求考生根据这道题目做一篇八股文。

文靖安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要弄明白题目的出处和意思,这题目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孔子对尧的歌功颂德,意思是:尧作为国家君主!真是伟大啊!真崇高啊!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啊!百姓简直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赞他!

可见这是相当浅显易懂的题目,稍微对《论语》有过研究的考生都不会跑题,只要顺着孔子的思路,歌颂古代先圣大贤,然后延伸到对当今皇帝的高度褒扬,表示自己一定要效仿先贤,忠心为君,做一番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绝世功业,以此为思路做一篇八股文,至少不会跑题。

至于试帖诗的题目便相对简单得多了。

试帖诗题目为: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得「山」字,五言八韵。

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求考生根据题末的“山”字作为韵尾作一首五言八韵诗,且考生作的这首诗之中要包含“云补苍山缺处齐”这七个字,这只是音韵和用字上的要求,最重要的还是题干蕴含的深意,考生能否把握这个深意写出符合试题的诗作才是考究的关键。

这句“云补苍山缺处齐”是王所思自创的诗句,表面意思极易理解,就是云朵把山峰之间的空缺处补齐了,但这显然有背后的深意,文靖安的理解是一种君臣之间的一种和谐,臣子把朝廷的空缺补齐,帮君王达成圆满,共创太平盛世。

从这点延伸,文靖安信手拈来,先把这首试帖诗给答了。

答曰: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

缺处峰都补,闲云尚在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