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安给他准备的吃食足够多,不吃那些馒头咸菜也不至于挨饿,且趁着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他得以正式观察了一下乡试考场的众生相。
大多数考生到了这时基本已经克服了陌生感,文靖安自己也没有了原先那种对考场未知的忐忑,此时看着考生们相继用饭,反倒觉得考场里多了几分烟火气息,个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兄弟,甚至还在考官的准下点燃了一个小炉灶,咕嘟咕嘟煮起了食物,都有野炊的味道了!
这无疑使得原本肃杀静谧的考场多了几分人情味。
当然了,这绝不意味着考生能有丝毫交谈或者作弊的机会,一切都是在监考官的监视下进行的,若有违规者,监考官不会直接将其驱逐出考场,而是在答卷纸上盖上“私言”、“舞弊”等印章,该考生依然能够在考场里写完答卷,但因为有了印章证明的污点,卷子答得再好也
不管用,阅卷官看都不会看这种卷子,情节轻的三年之后再来,重的这辈子都别想再考了。
文靖安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只是在吃晚饭稍微观察了一下,权当片刻放松,也算是见识一下古代科举场的真实样貌。
晚饭时间一过,考场很快又陷入了之前死一般的寂静当中。
而因为此时已过黄昏,明远楼那边开始点亮一排排灯笼,考场中甬道两旁、各小门门口也都点了灯笼,但这些灯笼的灯光无法给考生照明,这时考生就要点自己带来的蜡烛了。
文靖安取出从考篮里取出蜡烛——文妙安肯定又是听了二舅妈的唆使,给他准备的不是一般的白蜡烛,而是一种鸭蛋大小的粗圆蜡烛,如果点两根的话,可以当场拜天地那种,喜庆又吉祥!
不用多说,陈崇章那边也是这种待遇。
陈崇章看到这种大红蜡烛语塞了一阵,随即摇摇头笑了笑,他的座位号在“师六十六”,跟文靖安相隔甚远,不过他的答题思路和文靖安却很近,毕竟这些年他和文靖安的求学轨迹如出一辙,他读书资质确实没有文靖安和林宁宴好,但和一般学子比较绝对不差,能跟着文靖安一路走到乡试考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这三道题目也难不倒他,在晚饭时间之前,他也已经基本写好了第三道题的初稿,只待增减润色,然后精修一遍就能誊抄到答题卷上了,他的答题速度只比文靖安慢了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