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端朝的营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本类似《木经》《营造法式》《营造则例》之类的著作对营造基础加以规范。没有规范,也就没有像样的图纸,更别提像宁维则这样还能画出三视图来。
老头看着看着,忍不住暗暗喝了个彩。
像平时在营造过程中,能做什么样的物件、连接处是怎样的结构、需要用准备多少物料,这都是全靠大师傅的经验来把握,并且除师徒之间讲解,对其他流派都是不传之秘。
如果计算得当,主家自然高兴。
可如果计算不当,像是建房这种大型的木工活,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是花大价钱多买了几根用不上的椽子,要么就是料买少了还要劳烦主家多跑几次购置木料,做出来的物件还可能纹理不一,颇为遗憾。
要是全部能按照这种图纸来弄,只要智力差不多会看图,掌握基本手艺的工匠便能很快上手。这对工程本身而言,简直是天大的助力。
想到这里,老头暗地里看了韩经纶一眼。韩经纶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仿佛全在掌握之中。
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打算的。
韩经纶怎么打算的,跟宁维则现在在做的活计自然是没什么关系。
图纸画好并标注好之后,宁维则站起身来,对曹淳点了点头道:“能否麻烦曹兄带我去物料间,我自己按需取材即可?”
曹兄这个称呼倒也新鲜。当时端朝的女子,很少有平白称陌生男子为兄弟的,倒是不熟悉的男子之间相互如此称呼比较多。
曹淳礼貌地笑了笑,伸手向右前方比了一下:“宁姑娘这边走。”
韩家的物料,都是由韩经纶主理的物料房来打理。
进了后院往右手边一拐,顺着墙根走到头,再穿过一个小角门,便是物料房了。
别看角门不大,但物料房的仓库实际上可是不小。一个中等大小的院子摆放得满满当当的,一边的架子上分层摆放的大根木料,另一边散乱堆了一些边角细木。
宁维则打眼一看,大部分都是桦木、松木、柳木一类。
曹淳上前一步,轻声讲解道:“宁姑娘,这边就是韩氏木坊的物料房了。”
“就这些木头是吗?”宁维则随口问了一句。以韩氏木坊的规模,还能够往州府去送成品,不应当只有这些便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