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人的队伍快速离开庆州城,他们怀着十腔热血,誓为主公荡平流匪,赢得三斤坡。
楼喻遥望他们远去,忽然心生怅惘。
他选择的路,注定要有人为此流血牺牲。
“殿下,楼上风大,咱们下去罢?”冯二笔建议道。
楼喻颔首下了城楼。
刚要返回王府,忽有兵卒来禀:“禀殿下,北门有人自称是吉州信使,想要求见殿下!”
楼喻:“吉州信使?”
难不成程达又缺粮了?
他问:“印信可核实了?”
“回殿下,印信已经核实,的确来自吉州边军。”
楼喻想了想,道:“你让他去庆王府见我。”
“是!”
片刻后,吉州信使前来王府拜见。
信使道:“久闻世子殿下德厚流光,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在下乃程将军麾下校尉刘康,见过殿下!”
楼喻听霍延说过这人,上次迎粮带队的就是他。
这人一见面就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必定有事相求。
他微微十笑:“刘校尉不必多礼,二笔,给刘校尉上茶。”
刘康此次前来确有要事相求。
他顾不得喝茶,开门见山道:“不知殿下能否为下官引荐郭知府?”
楼喻:“……”
很抱歉,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引荐不了啊。
他好奇问:“边军找郭知府何事?”
刘校尉挠了挠后脑勺,似乎有些为难。
“你不说清楚,我又如何为你牵线搭桥?”楼喻淡淡问。
刘康也知道这个道理。
他长叹一声,道:“殿下有所不知,边军不仅缺粮,还缺盐。”
之前有楼喻赞助粮食,他们勉强能够度日,加上秋收还算可以,倒是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但粮不缺了,盐缺啊!
将士们实在熬不下去,这才想出个馊主意,想来庆州借盐。
庆州产盐,若是知府愿意,总是能漏出一点半点的。
楼喻一时也不知该不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