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驻军暂时留在湖州由庆军监管。
从湖州到庆州,得先经过沧州。
而今,沧州已经成为楼喻手底下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海贸基地。
段衡和裘光,一踏上沧州地界,便被眼前茂盛葱郁的景象所吸引。
“有这样的长势,今年不愁丰收啊。”段衡由衷感慨道。
杨继安凑到他们跟前,骄傲道:“这都是殿下的功劳!”
“你们殿下才十七岁吧?他真有这么大能耐?”裘光不由冷嘲。
他一个手下败将,倒是瞧不起别人来了。
杨继安一针见血:“要是不厉害,裘统领亲自守城,怎么连一天都没守下来?”
“还不是你们搞的小把戏!”裘光郁郁道。
要是正面交战,自己不一定会输!
杨继安白他一眼:“输不起!”
为了运输便利,沧州城而今主干道多以水泥路为主,单是这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就足以让段衡、裘光二人惊异感叹。
“是我狭隘了,之前竟以为范公……”段衡摇首苦笑,“若能见到范公,我定稽首告罪。”
裘光无奈:“亲眼见到之前,不愿相信乃人之常情。”
毕竟《观庆赋》里将庆州描述成天堂一般的存在,谁愿意相信?
段衡道:“就算不信文中所言,也要相信范公高风亮节。”
“我看你们读书人就是迂腐!”裘光道。
段衡索性不再和他争,而是找杨继安攀谈起来。
他相貌周正,气质清和,说话又有礼貌,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虽为阶下囚,却不见丝毫颓丧之气。
“这位小将军怎么称呼?”
“我不是将军,我叫杨继安。”
“杨小兄弟,不知有没有《观庆赋》文稿,我想再拜读几遍。”
杨继安呲牙一笑,“你还真问对人了!”
他从胸口掏出一份文稿,小心翼翼展开,不舍地递给他。
“你可要小心点,别弄坏了。”
段衡见他虽为行伍,却这般珍惜文稿,不由好感陡增。
“看来小兄弟也推崇范公?”
杨继安摇头:“我就是觉得他写得好。”
“范公所书,自然是锦绣华章。”
“我是说,他写的庆州城特别特别好!”杨继安一脸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