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会赞同,还是会反驳?
他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文采斐然?
等了两天后,他实在忍不住,派人去书铺、茶楼之类的地方暗中打听。
现在《庆州旬报》卖得火热,只要识字的,基本都人手一份,茶楼酒肆也有不少说书的争相传读,报纸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
不仅仅是读书人,普通老百姓也知晓上面的内容。
仆从打听回来,满脸兴奋道:“王爷,奴听得清清楚楚,有不少人都夸您写的文章呢!他们都觉得您写得好!”
他没撒谎。
公道自在人心。
太子诏令乍一看没什么毛病,但细细品味,便能发现其中隐含几分鸟尽弓藏的意思。
就算是太子,也不能让臣属寒心吧!
迫于天下文人笔杆子的压力,汤诚不得不找上太子楼秉。
楼秉皱眉道:“将军,孤记得当时孤说过会嘉奖有功之臣的。”
汤诚骗他在空白诏书上盖了章,未料转头就违背了他的意思。
“殿下,微臣以为越王和庆王世子皆有不臣之心,是以之前不得不小心防备,微臣是为殿下日后着想啊!”
汤诚说得情真意切,楼秉也不好再纠他错处。
“那现在该如何?”
汤诚叹口气:“臣当初并未听说《庆州旬报》,是臣思虑不周,斗胆再来烦扰殿下。”
“无碍,无心之失,将军不必自责。”楼秉温和道,“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弥补过失,争取他二人的信任。”
汤诚狠狠心,无奈开口。
“不如再下诏书,言勤王有功者,皆允其重掌兵权!”
第八十一章
十月,太子再下诏令。
大意是,如果楼喻他们愿意助太子勤王,等铲除逆贼,肃清朝野后,太子一定会论功行赏。最关键的是,一旦勤王成功,朝廷愿意恢复藩王兵权。
这条诏令传到庆州,楼喻一下子就笑了。
“舆论战诚不欺我。”
他感叹一句,召来书坊管事,交待他几句。
又一期《庆州旬报》发行,庆王世子在报上明确表明,他将响应太子号召,一同参与勤王。
之后,越王楼综也发文应召。
三方夹击,京城危如累卵。
史明坐在龙椅上,气血不断翻涌。
他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朝臣,沙哑着嗓音问:“现在他们都结盟了,你们倒是说说,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