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边境线由西向东绵延漫长,双方根据大盛北疆州府的数量,设置了同等数量的交易所,方便双方百姓交易。
北境草原如今已经天寒地冻了,牧民们满怀期待地等待交易所的开启。
他们需要粮食、需要木炭、需要布帛等生活必需品,一些贵族则想买些奢侈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
大盛的百姓则想从草原牧民手里购买耕牛、羊毛织物等。
双方百姓都是第一次参与交易,什么都不懂,只能根据管理人员的指示走。
边境线旁矗立着好些个毡房,有几个毡房前飘扬着盛国的旗帜,盛国的百姓根据旗帜便知哪些毡房是盛国的办公场所。
因为私市办得匆忙,搭建毡房比建房子要容易快捷得多,所以大盛交易所便选用了毡房。
反正每月也就三天开市,而且这个协议也不知道能不能长久,没有建房子的必要。
交易所内外,一些边关将士被调遣前来维持秩序。
他们仔细盘查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现不符合标准便会告知百姓,警示他们下次注意。
老百姓或许听不懂公约,但他们会在实践中体会到交易的规则。
边境私市办得红红火火,楼喻的“生意”也做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