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宣德朝> 第十二章 乌斯藏——烽烟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乌斯藏——烽烟起(2 / 4)

果然,就在朱瞻基刚把请愿书放下的时候,就有几个千户安耐不住掏出族徽印章蠢蠢欲动了。

刚刚还持反对意见的多杰万户,更是直接将请愿书拿到自己面前盖下了自家的大印。

其余人摄于多杰万户的威势,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而多杰盖完章,开始挑选土地的时候,其余的万户、千户们便一拥而上开始盖章选地了。

金忠看呆了!

他知道这请愿书原来只是一张大黄纸而已,原本只是在谈判完成之后让那帮子领主王公们各自盖章确认而已。然后收录礼部档案库,留作备份只用罢了。

没想到朱瞻基这小子居然搞了一套花里胡哨的操作,把一张大黄纸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宝贝。

朱瞻基转身看看身后惊掉了下巴的金忠,满脸得意之色的笑笑,然后走到金忠身旁嘀咕了一句道“咱们这边的事情差不多了,应天府那边的行动如何了?”

“回禀太孙殿下,昨日臣已经去了折子,让朝廷尽快贴出告示的!”

所谓告示,就是要在西宁、康定两个靠近内地的地方建立学堂。

而学堂所需要的老师,则是要从内地调拨了。

朱瞻基就此给朱棣出了个阴招,规定考秀才不第者入乌斯藏三年可同秀才及第。

每年招收三百名读书人赴藏,只要是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大明童生都可以选择报名参与。

这不就是......几支几扶嘛。

不过效果一定是有的,乌斯藏这么点人口,其中想要学汉话的也不太多,能用的上几百个教书先生就够了。

大明朝的童生秀才不第者比比皆是,能一次中第的都是不多。而这样的政策,正好可以满足一些老童生的需求。

而且康定和西宁也算是真正的高原,汉人教书匠上来也不会受不了。

康定、西宁也只是初步的试点而已,等以后政策推行下去了,拉萨等地肯定也是要开办学堂的。

朱瞻基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从金忠怀里把朱棣册封诸部首领的诏书拿了出来。

而后在金忠差异的目光之下,朱瞻基走到混乱的会议桌前朗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众首领闻言立马跪下,恭恭敬敬的接旨。

“敕封乌斯藏诸部长爵位,万户同公爵、千户同侯爵。

多杰万户为顺安公......朗嘎千户为千珠侯......以上诸位,即日起皆为我大明公侯、世袭罔替!”

“臣,多杰·扎布叩谢天恩!”

多杰刚想伸手接旨,朱瞻基突然就收回了手中的圣旨,然后看着诸公侯们笑道“这是平叛之后才能敕封的,但是现在前线战事不利,还未必可以如此封赏诸位。

孤有个提议,诸位回领地上召集军马,或协助我大明天兵平叛、或运输粮秣物资去前线、或提供牛羊青稞等物资给我们。

我大明运送了数十万石的细粮还有不少盐巴、茶叶,本来是供应大军的。不过碍于高原交通不便,运送粮食的消耗太多故而得不偿失。

现在只要诸位按照孤说的办,那就可以按照出力的多少获取相应的细粮、盐巴、茶叶等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