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原能请管宁为魏郡太守府长史,确实超乎所有人意料,而且管宁、王烈、邴原并称青州三宗,此刻尽在冀州,也让齐鲁之士为之侧目,甚至有许多士子仰慕三宗之名,竟然不顾黄巾军云集黄河两岸,而纷纷渡河来归。加之甘陵国、清河国、赵国、巨鹿郡的难民纷纷逃往魏郡,冀州九个郡国,只剩下魏郡尚在安全,加之虎贲营驻防,自然是逃难者首选之处。
孙原方同郭嘉从静室出来,便瞧见邺城令崔林匆匆进入,对着两人施了一礼:“见过公子、郭君。”
“崔君免礼。”孙原见他形色匆忙,知道必是要事,脸色稍稍凝重起来,伸手扶着崔林,“何事,慢慢说。”
崔林是崔琰的堂弟,崔琰是郑玄的首徒,当日颍川月旦评和孙原有数面之缘,更是和郭嘉一同前往神兵山庄,是以皆对崔琰映像极佳。捎带着,这位崔琰的同宗更是让两人另眼看待。
崔林却是不知他们与崔琰有过这段关系,当下取出一卷竹简,双手捧着恭敬递予孙原道:“公子,自郡丞华公与张公抵达魏郡之日起,魏郡的人口便在增加,近几日更是涌入大量中原流民。二公起初以荒地归属流民,如今出了乱子了。”
紫衣公子眉间一挑,显然未曾料到华歆和张范联手,竟然还会出现纰漏。
郭嘉苦笑一声,他知道孙原初出药神谷,虽是读过许多书、养了许多年的性,却是第一次碰见这般情况,一个二十岁少年,全无从政的习惯,能压住沮授、田丰这群冀州的豪门大族已是极限,如今繁琐的政务压到他身上来,他自然不能习惯。
崔林手上一松,却是看见一只墨衣手掌拿去了竹简,眉宇一凝,却又随即释怀了。孙原、郭嘉、管宁三人情谊与他人不同,阖府上下只有这两位一直称孙原为“青羽”,从无“公子”二字,更何况郭嘉乃是门下议曹史,是太守府中的谋士,自然更与众不同些,郭嘉径直取了竹简,勉强算是合理。
郭嘉却是放荡惯了,随手展开竹简,轻轻一扫,便尽数了然于胸了。
孙原看看他,问道:“怎么回事?”
郭嘉眉眼一抬,看着眼前的紫衣公子一反常态,手指捏着衣袖一角细细搓着,眼神直直盯着自己手中竹简,便脸上一笑,递交给他道:“华子鱼和张公仪,这两个人投机取巧,却是误了接下来的事情了。”
“怎么了?”孙原一边问,一边细细看着竹简。
竹简上便是邺城最近的消息与态势。华歆以魏郡郡丞接手魏郡政务,本是应该,他与张范皆是饱学之士,面对阖府空缺倒也从容应对。张范于数日之间将魏郡的案牍卷宗细细过了一遍,将去年上计的材料也核查了一遍,同时联系各县的县令、亭长,宣示魏郡太守孙原即将接任,并通告各县,收束流散的百姓,尽力归属于县城之中,并需仔细核对太平道教众的身份。华歆则是联系了沮授、审配等一众冀州名士,请他们为魏郡出手相助。
张范和华歆知道太平道必反,然而他们终是迟了一步。便是在这关头,太平道变生肘腋,除了邺城有华歆、崔林等人亲自过问,几十万流民一夜之间变成了黄巾军,将巨鹿郡数个县城攻下,张范、华歆的安民之策转眼付之东流,这场巨灾,让百年不见兵燹的河北第一大郡人心惶惶,邺城之外数千家百姓转眼逃了大半。而那些随着太平道北来的中原饥民则冲进了魏郡。
张鼎的虎贲营是三河的精锐骑兵,却不能能拦下数以万计的乱民,这群乱民以燎原之势横扫魏郡平原,抢占了原先魏郡居民的房舍、农田,若非张鼎带兵急撤道黄河岸边,这几十万乱民极有可能冲击虎贲军营抢夺军粮了。
华歆、张范动用了魏郡全部能量,将府库所存储的官粮一并放出,生生将这几十万饥饿的乱民安抚下来了。
华歆与张范所做的,其实并不算错。然而他们算错了一点,赵国、巨鹿郡、甘陵国等郡国被黄巾军一一攻克,杀王爵、太守,更是让三郡的普通百姓恐怖不已,纷纷往魏郡奔逃,而原先从魏郡逃离出去的百姓更是被裹挟回来,而他们的家园、田舍已经被乱民占据了。
而此刻,华歆已前往巨鹿郡,张范一个人在魏郡苦苦支撑,清点流民、安排房舍、他已无心再管兵事,张鼎和五千虎贲营便是这个时候在黄河岸边接到了孙原。
孙原望着眼前的竹简,一颗心缓缓沉了下去。
华歆和张范联手,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将魏郡折腾成了一个乱摊子。
孙原皱着眉头,缓缓叹了一口气,将竹简递还给崔林,低声道:“召集掾属,府中议事。”
他的声音有些有气无力,崔林听在耳中颇不是滋味,踌躇间便听身边郭嘉道:“不必,嘉倒是觉得,该先去虎贲军营。”
“嗯?”紫衣公子一抬头,便瞧见那睿智的眼光,心中陡然一松,嘴角浮现一丝丝笑意,“理当如此。”
崔林望着孙原脸上变化,一时间愣住了。
*******************************************************************************************************************
魏郡太守府。
决曹掾史审配匆忙走进议事堂,此时郡丞华歆正独坐巨大的沙盘之前,见得审配匆忙而来,随手将手边的布帛藏入袖口,抬眼望着他:“正南何事?”
“郡丞,此事非同小可。”审配一脸凝重之色,他一路进来皆是双手交于身前,双袖遮掩,华歆一眼便知其中蹊跷,待审配步行至身前,方才见他从袖中脱出手来,双手中紧握一卷书简,华歆眼尖,见他如此凝重,自然知道此卷必然深沉。
“这是刚发的一件案子。”审配将书简递给华歆,低声道:“太原王家的人,在邺城郊外强占民田民屋,还出手打人,现在群情激奋了。”
“王家的人?”华歆眉头一皱,心知不妙。
王家是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王霸将军的后人,至今二百年,历代皆出二千石,门生弟子遍及冀、并。早年王霸长子王咸东迁琅琊,称“琅琊王氏”,与次子王殷“太原王家”一东一西,此时有王殷的四代孙王懋为幽州刺史、王允为朝中议郎、王泽为代郡太守、王柔为护匈奴中郎将、王芬为冀州刺史,王家的子弟辈大多与河北望族联姻,素来有“冀州崔氏、并州王氏”之美誉,可见其家业博大。
“邺城令崔林如何处理此事?”华歆接过手来,打开草草看了一眼,眉宇间怒意闪过,显然极为不满。孙原此时正忙于安民,邺城为魏郡治所,最是要紧;而太平道起事,其最可怕的便是民众受激,争相景从,为寇所用,这位王家子弟在此要紧关头,竟然拿百姓动手,当真是瞎了狗眼。
“崔君的意思是……”审配沉而不语,左手抬手做了个劈杀之状,华歆心领神会,反问道:“他可说了什么?”
审配看着华歆,一字一顿道:“欺压百姓者,与贼子何异?”
“如此最好。”华歆虽是君子,却知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审配是孙原指定的决曹掾史,如此处理自当稳妥。然而……审配如此失措,只怕其中仍有弊端,不禁皱眉道:“有何不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