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的儿子也死了。”
杨启一顿,此次能够退敌多靠那支饵,而当饵的队伍需要一个有才能的人当领头。承恩公的儿子赵立自告奋勇当了那领头人,而杨启和赵立都知道那多半是有去无回的差事。
杨启一边卸甲一边说道:“传令下去,原地休整五日,不必担心敌军来犯。”
五日后,一驿兵来到营中,只来得及拿出藏在身上的信件便晕了过去,被人扶到帐篷里休息。
中军大帐中杨启看着手中的信:恭喜义父以五万步卒退敌两万西凉骁骑,但这朝中依旧动荡不安,望义父功成后早日回京。
“这写的什么狗屁。”杨启嘀咕了一句。拿起边上的纸笔回信:望太子殿下多多学学兄长,虽刚立太子,礼数当全。
写到这一顿,咬了咬笔杆子,沾了点墨,继续写道:老子一个没念过几天书的人写的信都那么文邹邹的,你这个从小吃墨水长大的怎么就写了个这么个玩意儿。
写完又是一顿,抬头闭目思索了片刻,又写道:你刚摄政,威信当立,莫要太过懦弱。
写完叹了口气,让人送信去了,还不忘附了句:不必加急。
许黎这时走了进来,问道:“我们接下来干啥?”
“回京。”
“西凉不打了?”
“他们知道疼了。”
“俘虏呢?”
“放了吧。”
………………………………………..
南山先生家中,南山先生刚给三人讲了一个关于死后多年的骷髅醒来,发现不在自己的墓里而四处找墓的故事,听得两个小姑娘惊叹连连。
三人都没见过骷髅,自然不懂骷髅给人的压抑恐怖,反倒对骷髅的第一印象成了可爱。
南山先生每次都会给他们讲故事,但从不说故事中的道理,三人有时能悟得,有时一头雾水。
今日南山先生讲完没有继续教他们句读,而是很突兀地说了句:“今日之后我便要离开这里了。圆圆就早些回家和家人团聚,你们两人就照例去巡你们的城吧。”
三人得知南山先生要走,一时还接受不得,毕竟相处有些时日,有了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