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都是大家子弟,对于地方治理从父辈那里听来不少,都说要多多开垦农田,减少赋税劳役,粮食越多越好。
李思哲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有陈康说农田不要开垦太多,粮仓的存粮足以应对两年的饥荒就好,然后让没有多少地可种的农户都去养鸡鸭。
有学生不同意,说光吃鸡鸭怎么行。
陈康说只要把鸡鸭和蛋卖给大户人家,自己再去买粮吃就可以。
还说最好能让南方多的吃不完的稻子运到北方,这样大家只靠卖东西不用种地也能活的很好,官府还能收到不少商税。
学生有些不服气,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哪里有人不种地也能吃饱饭的?但是要说陈康错他也找不出理由。
先生没有评价陈康的方法,只是第二天陈康再也没有来过学堂。
听说和李运先一起接受李相的教导去了,只有李思哲老老实实的上完了学堂。
...................
秋容凋翠羽,和州镇是汉水一支的源头所在,岸边的柳树锤在江边随风摆动。
杨小央和李从文坐在一艘小船的船舱里,这艘船据说是段青命人用水师退下来的小型战船改造的,更适合几个人在水上作战。
船上两边各有一张小型床弩,上面架着攻城凿,凿上连着绳索,供人跳帮。
船上的帆没有升起来,因为汉水的水流很急,而且风向不定,只要控制好船前进的方向就好。
段青并没有把人送到和州镇,替他们准备好了船和武器后就在长安和三人分别了。
杨小央知道他母亲身体不好,夫人又怀了孩子。所以无法远行。
不禁感慨又只剩他一个人,带着家人战战兢兢地在长安苟活了,李从文安慰他说不要小看了段青,才让杨小央好受些。
段青说小船之间的水战基本就两种打法,用箭把人射死和跳上对面的船把人杀光,所以又准备了一张五石强弓和一把强弩。
李从文和老陈都不要,说他们不会用,而且在他们看来跳帮足矣,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