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他们这些本土修行者而言是常识的事情,对宁权而言却是一些比较新颖的事情。
念毕,宁权笑道:“明王说笑了,宁某也有些事情想要向明王讨教。”
见宁权似乎有什么想问的,玄苦倒是微微有些惊讶,双手合十询问道:“帝君请讲,贫僧知无不言。”
“敢问明王,这大行寺所在何处?”
抵达宫殿,宁权看了一眼上座龙椅,毫不客气的坐了上去,看向玄苦,浅笑道:“明王也请坐。”
不过玄苦皱了皱眉,似乎惊讶于宁权不识大行寺之名,于殿下落座之后,老实回答道:“大行寺坐落于郑国七众山,地处边陲,与西域接壤。”
“看来明王是从极远的地方走来,倒是辛苦明王了。”宁权闻言,神色不变,缓缓张口说着。
“帝君赞誉了,些许路程罢了。”玄苦双手合十道。
“明王有所不知,宁某修行至今,倒是没有过多理会修行界之事,如今见了明王,倒是有些问题想要询问一二。”宁权笑了笑,接着道,“比如关于太初圣人的事情,在下只是偶然见过一二,不知究竟如何,不知明王有何解?”
“太初圣人乃道门魁首,贫僧也对其不甚了解,只知晓太初圣人乃天地间第一尊真仙,驱逐天地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建立中土这片净土,如今流传的诸多修行法门多是其创立,太初圣人功德无量,我佛门也受其恩惠颇重。”
玄苦虽然对宁权这个正儿八经的道家修士不知道太初圣人的事迹而感到疑惑,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替宁权答忧解惑:“太初圣人开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若是帝君有惑,或许可以前往洞天圣地前去解惑。”
“多谢明王。”宁权拱手道谢。
对于‘圣人’,宁权是知道的。
这个称呼并不代表着修为的境界,而是代表着地位。
当初在和乾元山清游子论道的时候,听清游子提过几句当代圣人的牢骚,说什么‘明明不是仙,姿态却比每一位真仙更要足’之类的话语。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后,便是迈入仙境,成为正儿八经的仙人,而不是现在彼此之间你吹一句‘上仙’、我道一句‘仙长’,整的大家都是神仙一般。
宁权顿了顿,再度道:“对于当代圣人,明王觉得如何?”
玄苦沉默无言了片刻后,张口道:“帝君恕罪,此乃道门之事,贫僧不便过多评价道门圣人。”
放屁,你刚才说太初圣人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宁权在心中腹诽一句后,又和玄苦聊了些其他事情,这才知道原来大行寺是中土第一寺,高僧如云。
也知道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如今也只剩下了洞天十九座,福地二十九门这四十八个修行门派,其余都在二十四处皆在这万载风月中消磨于世界。
有的还留有传承,剩余寥寥几个弟子行走世间,有的则断了香火。
也有几家洞天福地已无真人坐镇,岌岌可危。
俗话说没有永恒的王朝,但却没有想到,就连仙门竟也没有永恒的。
又聊了一些关于郑国的风土人情之后,玄苦自称到了礼佛的时间,要去修佛,宁权便放了玄苦离去。
当玄苦离开大殿之后,几个女鬼侍女匆匆赶来,抬着什么东西,对着宁权三叩九拜。
为首女官似乎有些磕磕绊绊,从没有经历过宫廷礼仪的她只能尽可能想着一些生前戏曲里听到的内容,拘谨地说道:“帝君,尚衣局新缝的帝袍,请帝君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