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748、成功的人,无视一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48、成功的人,无视一切(2 / 4)

十年前他出道,《少林寺》红透半边天,可他依旧只是武术队运动员,属于体制内啥都不能做。

不能私自接拍电影,不能接受国外高片酬,只能接受组织安排。

白白看着大好青春、火红年华浪费。

后来拿着三块钱一天的补贴,去跟hk拍电影,hk小工都能拿一万五一个月,闹出无数矛盾。

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国考察,遭遇这么多波折,现在已经三十岁,才算是走上正途。

可荆小强从沪戏把队伍带出来,一开始就非常商业化的走劳务公司。

听起来可能不太好听,感觉像是劳工下苦力,但从手续和收益上就比他们那会儿高了太多太多。

不但跟外籍同行同工同酬,还想方设法成为核心。

更主要是这些收入都落到每个人自己头上。

毕竟在体制内,哪怕出国比赛拿了几十万美元奖金回来都要上交国家,个人得个三百块都像是恩赐。

这都全靠荆小强规划得好。

当时汪茜就蛮骄傲,是她陪着荆小强把这套模式做起来的嘛。

荆小强后来听她说了,却谦虚是沪海改革开放的思路比较领先。

其实他知道再过十年,都还有篮球天才被困在体制内无法走向世界。

所以这才是他从穆春雷那就一直抗拒进入体制内,在文工系统也绝对只是个编外人员,更不享受那些所谓特权的原因。

这个时代的限制,连杜若兰她们都想象不到。

真是荆小强一力在前帮大家承担出来。

包括他那些主动移交的资金,也是在凸显这样的艺术打工团队有多强的吸金能力。

算是在帮有些人树立后来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市场经济观念。

说那么多主义,还不如踏踏实实的当成生意。

让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好处,才更有动力把眼前工作做好。

杜若兰最明白荆小强的心态思路,但不知道他承担了这么大的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