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其实都这样,到了最巅峰的高手比拼,普通人甚至专家们都不一定能客观的区分出孰高孰低,更多是主观倾向、利益驱使的站队。
所以想抨击反骂杰斐逊这套说法,最起码的就得去看看这部电影。
然后又不得不承认,蒂姆把“懂戏”,也是每分每秒配乐都是在为剧情服务这个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部电影因为他的配乐增色不少。
这里还出了不少乌龙,因为只有洛杉矶跟薪乡的主要大影院是用的蒂姆配乐版本,有些看了原本龙哥他们做的配乐版本电影就过来写专栏开骂的。
被杰斐逊故意留待两三天后才一并笑骂,你们连基本的配乐辨听能力都没有,那种低端配乐,根本谈不上艺术性的简单配乐,你们居然可以以为是蒂姆的作品,单凭这点伱们就没资格跟我辩论。
说到底,杰斐逊也需要这样舌战群儒的战役来不断提升他的逼格,评论家就是要在一次次辩论中积累战绩,辩论还在乎原本的辩题是对错吗,关键是他辩赢了就会获得越来越高的关注度。
一时间在文艺圈里把这部电影炒得沸沸扬扬!
以让阿诺、龙哥甚至荆小强自己都很难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前两位是咖位不够,荆小强是没得争。
蒂姆刚刚好,本来就争议极大。
荆小强甚至还让杰瑞他们尝试在BBS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手段上推广炒作这个话题。
后世的社交媒体有种俗称发帖员的人物,专门在各种论坛、网媒上发一些很有争议的话题,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争论,把一团和气、古井不波的局面搞得对立起来,吵得热火朝天,网站数据上升了,关注度提高了,舆论价值暴涨了,股价也提升了,多好。
荆小强也是这个目的,就得是蒂姆这种有争议的家伙被各种不同看法吵得乌烟瘴气,“世界广播”网站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大。
蒂姆还觉得荆小强是在拼命维护他,特别感动!
主动买单了一晚上消费!
混在其中的焦盆“音乐家”就敦促嗦尼唱片尽快推出了《杀手不太冷》原声大碟。
一方面帮蒂姆加油助威,一方面也让嗦尼唱片顺势赚钱。
票房已经扶摇直上了!
上映前三天,在北美地区达到了一千二百万美元!
而且因为不是著名影星电影,这种因为口碑传开的作品,后劲非常足。
当时每年票房破千万美元的都不多,内地大片制度保证了内地观众能看到的大片起码都是这个千万美元水准之上,让内地观众以为好莱坞电影平均水准都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