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芝的三叔考中秀才,如果不是上次秋闱考试牵扯到科举舞弊,必然能够考中举人。赵灵芝还有个弟弟考上秀才,下面的弟弟们也非常上进。这的确是个好人家!”
赵氏听到母亲这么说之后,心里有些惆怅。
以前她还想着把女儿嫁到赵家村的赵家,有她的娘家有姥姥舅舅护着,女儿日子一定好过。
可婆婆看不上娘家那些人,除了家里有点田,县城里有个铺子,家里没一个读书人。
虽然她有些不高兴,但也知道女儿的婚事更加重要。在京城开了眼界之后,她也不想把女儿嫁给赵家的侄子。
赵氏点了点头,“说的是,这四姓村的赵家的确不错。娘,您是看上赵家的哪个儿郎?”
孙夫人笑呵呵,说道:“就在咱们县城做事的赵玉启,是赵家的长子长孙。那小子我经常看到,是个非常年轻有为的小伙子,难得的长得还挺好看。”
赵氏一愣,“娘,那赵玉炎考上秀才,青年才俊,将来前途无量,年纪跟我们家海棠差不多,给海棠说玉炎,岂不是更合适吗?”
孙夫人听到这话,摇了摇头,苦笑说:“你倒是觉得赵玉炎比赵玉启好,但你也得看看咱们家能不能配得上了。”
赵氏一愣,面露不解,“啊?咱们家的女儿怎么就配不上赵家的赵玉炎呢?我们孙家在云阳县一直都是大户,可不是赵家能够比得上的。
当初赵家还是个普通人家,如果不是公公收他们家的药,他们的日子也不可能过得那么红火。”
孙夫人听到这话,连忙呵斥说道:“慎言,兴德媳妇,这样的话,可不能乱说。四姓村赵家以前怎么样,那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赵志恒现在娶了知府家的闺女,以后必然要走仕途的。赵玉炎读书有灵性,十二岁就中了秀才,现在县学里,那也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你大伯那么严肃的一个人,经常在我们面前夸奖赵玉炎,将来就算比不上赵志恒,但也绝对能考上功名。这亲事讲究的门当户对,咱家是行医,但毕竟没有官身。门当户对,身份也要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