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库伦,可以辐射方圆千里的牧民。大家都习惯来到库伦买卖东西,备受信赖。
同时,库伦有着哲布尊丹巴大喇嘛的加持,牧民们自然乐意。
信仰和需求的结合,塑造了库伦无以伦比的魅力。
「但也不能再造新城。」布政使压低了声音:「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是关键时期。」
曾英自然清楚其意思。
如今大量的商队,如同蚂蚁搬家一般不断地搬运着各种辎重,为力量北进奉京府做准备。
这个时候建立新城,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对此,曾英则笑道:「此时正好用新城来抵消其影响。」
旋即又低声道:「况且,大量的军队,物资聚集,必须要有所消耗,不然的话就容易出事。」
「还有什么能比建城更费精力的?」
利用朝廷的物资,为漠北总督府做事,顺便掩饰踪迹,亏曾英能想得出来。
布政使最后不得不同意了。
新城的选址,则在土拉河上游附近,与库伦城共饮一江水,距离达到三百里左右。
曾英取名为落鹰城,顾名思义就是歇脚的地方。
此地距离满清的奉京府,只有两千里左右。
顺着土拉河北上,就是鄂尔浑河,其水就流淌入北海—贝加尔湖。
在落鹰城,漠北总督府不仅修建粮仓储存粮草,更是要建立船场,建造一些小运粮船。
而从中就可以窥探到大明北进的路径:
沿着土拉河北至鄂尔浑河,然后直接抵达贝加尔湖,外往东北方向走了六七百里,就是奉京城所在。
数万大军吃喝拉撒,离不开粮食,更离不开水,所以这条行军路是最安全的。
……
实际上,对于后满清时的草原治理,北京城已经有了一套方案:
建城,辐射数百里的草原。
然后再用蛛网式的道路勾连,使其互相通商。
说白了,就是利用城池,辅助青储和通商功能,让蒙古部落渐渐习惯定居,从而稳固统治。
无论是漠北,还是绥远,亦或者察哈尔,对于城池的建设总是不遗余力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朱谊汐不信任满清的拉拢中上层的举措,又顾忌到庞大的蒙古高原治理难度,所以分封制就正当其实了。
将草原碎片化,牧民定居化,将是未来的趋势。
「落鹰城,倒是不错。」
皇帝一口应下了曾英的提议,并且让户部提供钱粮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