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让五军都督府督促军官的洛语学习,随军学堂更是将其放在第一位。
政事堂这边日常,依旧非常的繁忙,皇帝虽然收权一些,但宰相们的工作依旧烦躁,不仅要提建议,还得进行决断,更显得繁琐。
作为国家的中枢镇,政事堂一日也离不开人,所以日落西山之后,留下来看守值班依旧不少。
政事堂与明清时期的内阁军机处最大的不同,有三点,其一,就是拥有决定权,而不仅仅是建议权,其二,就是拥有崇高的地位,宣麻拜相,百官之首,声威浩大,皇帝都需尊敬几分。
最后一点,就是政事堂的宰相们,拥有自己的属吏,也就是说,草拟奏本等繁杂小事,根本就不用亲自动手,向清朝那样跪下书写圣旨的,对于此时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李嘉真的这样做,几个宰相为了尊严,直接就会撂担子不干,受不了这份屈辱。
所以,“中书门下”的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内,但自成为一个机构,方便处理政务。
其下设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日刑礼房,以分理众事,供职者称为堂后官,虽都是吏员,但地位极为重要。
虽然有五房,但堂后官却只有十余人,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许多翰林也以这里任职为荣,毕竟这里是最接近权力的地界,哪怕仅仅是梳理一些奏本,跑腿,也是莫大的荣耀。
中书门下运营多年,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李嘉犯不着进行更改,某种层度来说,如今的相权,已经落去下风,五代十国,最出名的宰相,也不过冯道罢了。
况且,财权与军权,分别设转运使司和五军都督府,剥离相权,再加上御史的制衡,相权实在难以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