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在乾德二年(964),正月刚过,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范质等人再次“上表求退”,此时朝廷中枢机构地方政权和军队都已稳定,赵匡胤大大方方地予以批准。
三天后,又任命枢密使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出任宰相。
而奇葩在于,政事堂没了宰相,赵普的宰相任命属于中旨,他当然受不了这个委屈,赵普以此为由上奏赵匡胤。
中书省由于没有宰相,所以没人签署敕令,朝政难通,
按照唐朝传下的惯例,皇帝发布的“诏敕制”等正式文件,包括任命宰相的“敕书”,必须由宰相“副署”,即在皇帝签字后再签,才能生效。
赵匡胤的笑容带有深意:“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
赵普无奈,你这是准备在宰相皇帝一手兼,哪有这般道理,为了捍卫宰相的权力,他郑重其事地言语道:“这是宰相的职责,非帝王所为也!”
在赵普这里碰到个钉子,赵匡胤还不罢休,他限制宰相权力的想法难以阻断。
所以,他召来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陶榖翰林学士窦仪,让二人根据过去的事例寻找办法。
其实质上就是想办法来抑制相权,想让中旨实权化,毕竟是中旨能任命宰相,其他的官吏岂不是等闲?
窦仪却不接这茬,反而认真地说道:“现在皇弟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职任。”
听到这话,赵匡胤鼻子都气歪了,你这牛头不对马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