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近开学,校长的工作也不少,他也不是人人都会见的。
见了校长,苏采青就说明了来意:“这孩子平时在家就爱看书,也认得一些字,可是他爸去世后,也就没人可以教他了,他就想到学校学习,多认识一些字。”
张云扬跟在苏采青的身边,乖乖地点了点头。
那校长看到张云扬,摘下眼镜问:“这孩子多大?认识多少字了?”
张云扬自己说道:“我今年五岁了,大概认识两千个字,我爸告诉我的。”
“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不容易啊!你算术怎么样?十以内的加减法会算吗?”
张云扬声音大了一些,说:“会!两位数的我也会算,带小数点的也会算。”
校长觉得很惊奇,立马出了几道题给张云扬算,张云扬很快就算出来了,连苏采青都有些意外,这孩子的算术能力又进步了。
“最近姨妈她们老问我计数的问题,我就进步了。”张云扬解释说。
苏采青本想着,苏小壮他们几个认字写字不行,算术也不行,就让稍微懂点的张云扬教教他们,至少有了点基础,再送去夜校学习也进步快点。没想到倒是逼得张云扬也进步了不少。
校长见张云扬不仅计算速度快,正确率也极高,再加上他握笔的样子,写字一点都不生疏,看来家里确实是有意培养了的。
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那么多,也不容易,校长只考虑了一会儿,就说:“这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苗子,这次就破例让他进来学习吧!我给你写个条子,开学那天,你就世界带着他去一年级组报到就行。”
校长很快写了条子,签了名盖了章,苏采青和张云扬忙道了谢。
没两天就开学了,苏采青带着三个儿女,一起去学校报名。
几个孩子都兴奋得很,六岁没能去上学,现在终于盼到这天了。
苏采青本来也从上海买了几个书包回来给几个孩子,不过他们都背着苏采青给做的,他们觉得苏采青做的书包轻便又好看,双肩包显得很特别,又能装更多东西。
学校名字是吉阳机械二厂子弟小学,生源主要是机械厂的职工的孩子,不过周边其他的孩子也可以来上。
国家走上正轨以后,一天比一天看重教育,学校里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
苏采青带着孩子们去一年级报了名,一年级还分了三个班,每个班有四十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