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幺妹问:“姐,那你是怎么嫁给城里的姐夫的?”
看着苏幺妹热切地表情,苏采青突然明白,其实苏幺妹自己是想嫁给城里人的。
苏采青说:“当初啊,是我那婆婆托人到处相看的。张敏虽然文化挺高,但是身体不好,一直吃药,脾气也不怎么好。再加上张家条件差,朱兰英也不是好相处的人,张敏就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苏幺妹听着连连点头,忙问:“然后呢?”
“然后媒婆找到咱们家头上了,那个媒婆和隔壁周家庄有亲,所以就打听到了咱们家。咱们家穷,我年纪也差不多了,那媒婆远远地看过我,觉得长得还算白净好看,张敏肯定喜欢,而且脾气也软,好揉捏,朱兰英也就满意了。”
“找个好看的,是为了让张敏喜欢,能吃苦肯干的,是为了把张敏那个病秧子包袱甩给儿媳,脾气软的,就是为了从张敏手里拿钱,媳妇不敢拦着。而且咱们家的闺女不是还很好生养么?”
听了这些,孙细娥的眼睛又红了,她也是后来才琢磨明白这些事儿的。
苏幺妹听了唏嘘不已:“老妖婆算的真明白。”
给张敏煎药、半夜照顾他起身,发病送医院的事儿……有新儿媳做了,可是每个月还要从他们手里拿走几块钱,美名其曰孝敬长辈的。
任何一个事情,说出去好像都那么合理,可是真正的细究起来,真是让人遍体生寒。
“姐,我可不要嫁那样的人家!”苏幺妹越想越觉得可怕,忙喊苏采青说:“你可千万要帮我盯着点儿啊!”
苏采青说:“那是当然。”
孙细娥的眼睛也红了,说:“当初只怪我被张家的彩礼迷了眼,急着给你哥找媳妇,没仔细打听清楚,就把你嫁过去了,唉……幺妹啊,你在外头也要多听你姐的,莫要做傻事。”
苏幺妹忙点头:“我省的!娘你也要听姐的,那个李婶,咱家最好是少往来了!”
孙细娥这次没反驳苏幺妹的话了,估计心里也有了一些思量。
其实这次,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串门的时候,明里暗里打听苏小壮和苏幺妹苏根妹的情况了。毕竟这次,三个人明显都变得有钱了啊!
三个人确实有些钱,苏采青负责他们的吃喝住,还常买新衣服,再加上苏采青时常给几块钱十几块钱当报酬之类,没什么地方需要花钱,苏采青又大方,所以三个人都攒了一些钱。
这次一回来,三个人都交了些钱,无论是给苏小壮娶媳妇,还是给两女孩置办嫁妆,都说得过去。
因为这,苏家人的心也挺浮躁的,孙细娥为了几个孩子的事儿,把他们交了多少钱的情况也说了出去,估计是引来了更多的有心人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