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章(1 / 1)

一个开头,就让许多人感觉到,苏采青不是什么普通的妇女,这一段话,完全表达了她说话的核心,这种抓重点又精简说话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对于个人来说,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权利,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则是一种希望。

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吸纳更多优秀的生源的机会,而生源是一个学校发展提升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好学校拼命抢分数高的学生的原因,连清华北大都不能免俗。

对于社会,长远来说,是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短期来看,则是稳定社会的一种方式。经济发展需要劳动力,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能吸引一些父母,而学校对孩子们的看管,则为父母们提供了劳动的时间。

对国家民族来说,更是显而易见的好处极大。

苏采青将这几条细细地分说了一番,到最后还剩一分钟的时候,她总结说:“我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姨妈和姑妈,我来自农村,所以我非常理解作为农村父母的心理。给家庭一个希望,他们就能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我们时常说,工农是一家,是亲兄弟,是一起干过革命一起浴血奋战过的好战友。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撇下农民兄弟,更不能将他们的孩子拒之于校园之外。这就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

苏采青走下台的时候,礼堂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她实在是说的很好,台上的领导们,听到对社会和对经济发展的好处,就会心动;台下的教育界人士,听到优秀的生源和教育的发展,会大感认同;工人代表,会被勾出对农民兄弟的情谊……

苏采青的精彩发言,算是博得了满堂彩,因为她特地照顾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心理,明白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够触动他们的心。

接下来就是其他的人发言,当然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

反对者无论说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全国都没出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会抢了本地孩子机会之类的,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不像苏采青,从个人到家国民族,都有所涉及,自然也就没有她那么具有说服力。

这个会议,就是社会各界人士发表自己的看法,领导们不做评价,也不提出想法,所以开了几个小时的会以后,大家也不知道,上面的人是什么态度。

不过,在会场坐几个小时,也是个难熬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到散会了,苏采青才松了口气。

后面那些人的发言,她还真是没什么兴趣听,不是格局太小,就是有些缺乏常识之类的,果然是社会各界人士,什么样的人都有。

蒋校长在门口等着苏采青,见她出来,就笑着说:“你讲的特别好,比后面其他人都讲得好。”

苏采青笑了笑,说:“那是因为我准备的充分。这事儿我从年初就开始想了呢!”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份心胸格局,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看你稿子写了不少,好像还有些话没说?回头可以给我看看吗?”

苏采青说:“当然,您能赏光指点,我求之不得呢!”

两个人正说着,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人凑了过来,说:“冒昧打扰,请问是苏采青同志吗?”

“是的。请问有什么事?”

那人推了推眼镜,说:“你好,我是《吉阳日报》的编辑部主任黎阳,刚刚您的发言,真是让我印象深刻,非常有触动,我想问问你,我们可不可以刊登你的发言稿?”

不仅是苏采青吃惊,蒋校长也十分意外,《吉阳日报》算是本地第一媒体了,能够在这上面登出文章,绝对是很难得的事情。

苏采青有些犹疑:“可以吗?”

蒋校长说:“当然可以了!这是个了不得的机会。要知道吉阳人都看日报,你的演讲稿一登出去,更多人都能明白你的意思,多好的事儿?”

这倒是个很具有说服力的理由。

苏采青没多纠结了,说:“可以,我回头抄一份给你。”

黎阳显得比较着急:“苏采青同志,我希望今天能拿到你的稿子。吉阳人都想知道今天开的会是什么情况呢!新闻要具有时效性,明天登出才最后效果啊!”

这倒是没错,新闻发生后,要以最快的速度被传播出去,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没问题,下午就抄一份给你。不好意思,这份手稿不能直接给你。”

不是舍不得,只是苏采青自己想留个纪念而已,谁知道人家拿去了的话,回头还能不能还给自己?“

黎阳说:“这样吧,现在我请二位一起吃顿饭,我顺便抄一下稿子,怎么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