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看贾琏媳妇的样子,倒是挺感激邢夫人的,贾敏便也不再多说,让贾琏媳妇回去多督促贾琏读书,再谢过贾赦给黛玉的贺礼,便送了两人出门。
宁国府的消息,不时的汇集到了贾敏这里,一个消息引起了她的重视,等到林如海下衙便说与他听:“昨天晚半晌,郑家庄有人去了宁国府。”这个时候郑家庄竟然来人,难道说是知道秦可卿病得蹊跷?
林如海想的却是:“郑家庄外一直有人看守,里头的人是怎么出来的?冒这么大的风险,只是为了看看秦氏?”一个私生女妹子,义忠郡王真那么上心?
这一点贾敏也想不通,好在全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林家与贾家断了亲,她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离玉儿纳采还有一个多月,咱们家因我还嫁妆之事,正是人人盯着的时候,还是小心些好。”
林如海赞同的点点头,又提醒贾敏:“府内的人手也要增强些。”不知道为什么,听说郑家庄的人竟进了京,林如海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他的不安很快得到了验证。
就在郑家庄的人进京两天之后的晚上,京中再次出现了不明兵士谋反。好在这一次谋反的人较大皇子那次少了很多,京营更是早有准备似的及时出现,造成的损失不及大皇子时的十分之一。
可是皇帝却在宫中被人伤了。
贾敏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笑:这位皇帝给自己立了一个深情的人设,为了维持这个人设,哪怕当年把义忠亲王圈禁在郑家庄,也只是处置了他身边的几个人,先皇后的一些死忠,竟然还留在宫中不说,连位置都没动。
于是这一次外头不明兵士做乱,宫里先皇后的死忠也动了手。不过终是一些老迈或是宫女,并未真的害了皇帝性命,却成功的让皇帝再也无法临朝听政——那些死忠想法跟上一世的贾敏一样,直接给钟淬宫放了一把火,把留宿在钟淬宫的皇帝跟甄贵妃都给烧伤了。
好在经过大皇子之乱,皇帝身边随时都有暗卫。不好的是皇帝跟甄贵妃同床共寝,暗卫是不敢进内室参观的,直到火起后才奋起救火。
就这么晚了一步,便让皇位不得不易主。
三皇子再次与皇位失之交臂。
锦衣卫发现许多小官进出三皇子府后,成功的引起了皇帝对三皇子的怀疑,也让三皇子谦恭孝顺的面具下的野心,一点儿点儿暴露在皇帝面前。对于这个善于隐忍的儿子,皇帝不敢把皇位交到他的手里:
自己好好的时候,三皇子都敢阳奉阴违撬墙角,一旦坐上了皇位,皇帝怕自己不能善终。
既然担心不能善终的问题,就得挑一个老实听话,对朝政没那么熟悉,不得不时时请教自己的儿子。皇帝觉得这样的儿子坐上皇位,跟自己坐着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四皇子、五皇子这几年小动作不断,显然是自己心里有想法的,皇帝哪儿能放心?六皇子死了,七皇子天残,九皇子刚刚听政几年,连各部该怎么运转还不知道呢,若是让他坐上皇位,说不得来不及请教自己,在朝堂上就被那些臣子给糊弄了。到时金口玉言已开,就是皇帝成了太上皇也不好再改。
于是巨大的馅饼,就这么砸到了八皇子头上。
贾敏觉得非常完美。
八皇子暂时没有全面统筹政务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容易听进朝臣的意见。哪怕是太上皇老臣,在太上皇没有放权、新帝没有必胜把握的时候,也会对老臣有所礼遇。在此期间,林如海只要不行谋反之事,整个林家便算安稳了。
毕竟通篇红楼下来,也没有太上皇驾崩的信息。也就是说至少有七八年的时间,林府是安全的。七八年之后,樘哥儿已经十六七岁了,不出意外应该有个举人的功名,也算有些自保的能力。
这样一想,哪怕新帝登基仪式无比繁复,宫里新旧皇帝的妃嫔们个个心怀鬼胎,贾敏也表现的进退得宜。因为她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攻略一下新任太后,为林家再增加一重保护。
真不是贾敏贪心,想着从太后这里得到什么好处,而是身主外命妇,还是正儿八经的二品诰命,逢年过节、万寿圣寿,贾敏都要进宫朝见的。
现在新皇尚未立后,原来打理宫务的甄太贵妃又被烧伤,宫内一切皆由太后做主。贾敏若能得太后青眼,进宫的平安便增加了几分。
就是林如海,哪怕是新皇完全执掌了朝政,要对林如海这样的老臣动手,有太后求求情,也能落个平安致仕。只要林如海不倒,黛玉在何家便会人人巴结奉承,樘哥儿也能因林如海的提点和人脉,日后的仕途之路走得更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