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皇帝叫的很亲切,说出来的话也很温和:“贾珠是你内侄,又是你的学生,听说他不肯留在京中做官,想去外任,你可知为何?”
林如海奏道:“回圣人,贾珠殿试之前便与臣说过此事。臣也不是没劝他考庶吉士,就算考不上,六部里选上一处,还能照顾一下家里。谁知他说一家之照顾是小,替天子牧民为大,他即有心替圣人办差,臣只有欣慰的,也就由着他去了。”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你是个会教学生的。他即想替朕牧民,朕便全了他这片心。”皇帝所谓全了贾珠想外任之心,就是在林如海告退之后,直接下了一道禅位诏书,要禅位给八皇子,还命林如海做太傅,顶替琼林宴前昏倒的那位次辅直接入阁,官至从一品。
别人听到诏书的内容,无不觉得林如海深得圣心,皇帝有对他托孤之意。贾珠心里却只有大写、黑体、加粗的MMP送给该死的皇帝:
次辅为何在琼林宴前昏倒,贾珠是知道的,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四皇子党!是要跟着四皇子一起在宫宴上搞事情的人,皇帝先下手为强,敲掉次辅,折了四皇子在文臣这边的手臂。
还有王子腾,这个不该出现在琼林宴上的人,出现的意义是为了让四皇子安心,认为自己的篡位行为会成功以及让义忠郡王放心大胆的执行自己的计划。
王子腾在皇帝心里,是按着他的命令行事的,所以对王子腾一点防备也没有,谁知王子腾没阻止四皇子与戴权的抢人动作。四皇子到最后关头是知道王子腾是皇帝的人的,可是他自以为拿住了王子腾的把柄,能让王子腾不得不助他。
王子腾没参与四皇子与戴权抢皇帝,还要对五皇子下手,令四皇子放松了警惕,才有了四皇子胸口中的那一刀——王子腾是不会让四皇子说出自己有什么把柄落在他手里的。
变数出在皇帝真的中了毒,下毒的不出意外,应该是那个琼林宴前与王子腾说话的小太监。皇帝发现自己真的中毒之后,对王子腾是忌惮的,他不知道给他下毒的是义忠郡王的人,只会认为王子腾在宫中的势力也达到了可怕的程度。
如果贾珠没有出手,太傅的名头就是王子腾的——皇帝觉得自己已经无力收拾王子腾,要留给下任皇帝,所以他选择的下任帝王不是年长的三皇子,而是刚开始听政的八皇子——历来辅佐小皇帝坐稳帝位的权臣,都逃不过皇权与臣权之争,被掘坟鞭尸的不在少数。
这哪里是对林如海的恩宠,这分明是改把人放在火上烤为下油锅炸!
要不是林如海早早密折上报王子腾与四皇子的密谋,皇帝所做的安排不会如此周详。也因为林如海一封密折,让皇帝觉得家丑落在了林如海眼里,可林如海在皇帝身处险境之时斥贼,皇帝又不得不赏。
恩将仇报莫过于此!贾珠焦躁的在林如海的书房转着圈子,为自己当初劝林如海上密折的行为深深懊悔——管他哪个皇子谋逆,管他王子腾脚踩几只船,林如海安安稳稳的当他的户部侍郎,比做看似风光的太傅强多了。
“户部侍郎有户部侍郎的做法,太傅有太傅的做法,你急的是个什么。”林如海听说贾珠等了他一下午,进来后先斥了他一句:“先贤泰山崩于面前尚不改色,我不过是升了官,你倒沉不住气了。”
贾珠听他骂自己,又见他面色如常,心奇怪的安定了不少:“姑父,你可知道……”那货就算是禅位,也有本事把控朝政不放,到时候你要受夹板气。
林如海焉能看不破?形势比人强,皇帝都已经下了诏书,就算明知自己被算计,又能怎样?
“都是我自作聪明,害了姑父。”贾珠心里愧疚更盛。
林如海摇了摇头:“未必。你当知道,我若按部就班升迁,便是致仕也到不了从一品,如此看来还是赚的多。”
贾珠知道林如海并不是权势欲多重的人,他更看重的是林家血脉的延续。现在说出这样的话,安慰自己的成分居多。不过这也给贾珠打开了一条思路,不就是做权臣吗,别人做得,林如海如何做不得?
有一个做权臣的靠山,自己不管去哪里外任,都要顺利得多。
那就让林如海顺利的做一个权臣吧!
想通了的贾珠,轻松的与林如海告别,回府交待一下自己外出会友,晚上可能不会回来,便出了门。趁着宫门没有下钥,贾珠已经混进了皇宫,灵魂力一外放,便发现皇帝还没有移到大明宫,而是在养心殿里休养。
八皇子,现在已经移居东宫了。
将来朝臣们会教八皇子做人,贾珠现在要去教皇帝做人。等到各处宫门要关之时,贾珠已经在养心殿外找到了容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