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桐少不得分辩,总得有人出头,难道因着皇家孩子尊贵,就去把别人家的孩子抱来,那更显残忍刻毒了。
蒋太后道:“既如此,那就把公主一人送进去便罢,做什么把敦敦也带上?哀家的孙子若出了半点意外,哀家唯你是问!”
夏桐这回可真是叹为观止,想不到宫中子嗣少成这样,做祖母的还有心思重男轻女,难道敦敦是她孙辈,枣儿就不是了?
不管心中做何感想,夏桐面上对这位母后还是很尊敬的,但这回她实在忍不了了,遂冷笑道:“太后娘娘若顾念国本,依臣妾看也不必用上公主了,蒋家不是才出世了几个婴孩吗?干脆一齐抱过来,省得做两趟费事!”
蒋文举虽然罢了官,可也没耽误造人,老婆走了,小妾可多着呢。他家又是最喜欢讲忠君爱国的,可不能光嘴上说说,得拿出实际行动来呀。
蒋太后不意她竟敢反唇相讥,气得嘴唇簌簌发抖,当即就命她去院中跪下。若非夏桐已是妃位之尊,又育有皇嗣,得顾虑体面,蒋太后更想让她跪到外头。
夏桐却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儿,她如今身子比先前强健多了,哪怕跪上三天三夜也没什么,除非蒋太后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就怕她不敢。
蒋太后看着愈发来气,命人拣了本经书给她好好念诵,本想好好罚她个尽兴,谁知当晚皇帝就让安如海过来了,说是让夏桐陪着用膳。蒋太后又不敢暴露自己跟媳妇的口角,那样愈显得难堪,少不得忍气吞声将人放行。
夏桐跟着安如海出了宁寿宫,却并非往乾元殿去,而是径直回关雎宫。
刘璋早已在殿内候着她,手里握着一瓶药油,召她上前,亲自卷起裤腿为她擦揉,一边叹道:“你是个机灵的,当时怎么就犯糊涂了?倒跟太后顶撞起来,落人话柄不说,自己也受罪。”
夏桐笑道:“也没什么,满打满算只跪了半个时辰不到,晚饭都没耽搁呢!”
确实她以为蒋太后会罚得更久一点,谁知安如海却来得这样及时,倒像是皇帝时时盯着她一举一动似的——太后大约也发现了这点,才不敢强行将她留下。
至于委屈,夏桐却没觉得如何委屈,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免不了欺压起下一代来。金吉娜算运气好,碰上宋氏这样脾性和顺的,至于蒋太后,她固然没多好,倒也不见得比天底下其他的婆婆更坏,不过因身份原因,更具威慑与杀伤力罢了。
刘璋凝视半晌,沉默地拉起她一只手道:“你放心。”夏桐和平姑等人商量一番后,决定还是少去宁寿宫为妙,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么,倘蒋太后一定要见她,她就称病好了——横竖有皇帝替她背书,也不怕被人戳穿。
反正装病是蒋家人的惯技,她不过活学活用。
但,大抵知道皇帝存心庇护,蒋太后并没再叫她过去,当然,也没说把敦敦抱出来——跟得了痘疮的人挨了两夜,没准这会子已经感染了,挪来挪去的反而不安全。
夏桐本想着老人家这样心疼孙子,不如让敦敦跟祖母住一顿时间,谁知蒋太后疼惜孙儿,但更爱惜自身性命,木已成舟,她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金吉娜得知夏桐跟老太后一场争执后,二话不说就将自家孩子送进宫来,让夏桐为他们种痘,一并送到净室去。
夏桐劝道:“这是何必,等结果出来再讨论这个也不迟。”
谁知金吉娜冷笑道:“人家打量咱们谋害皇嗣呢,既如此,安能不以身作则?如今夏家甘愿冒险,宁寿宫那头总没法说了罢?”
夏桐没想到这姑娘如此烈性,既感动又有些钦佩,看来金吉娜到大周的这几年增长的不光是学识,连格局都开阔了不少,如今竟事事以夏家名誉为先了。
金吉娜安置完两个孩子便头也不回地离开,并不提到宁寿宫拜访——身为外眷,论理她是该去拜见蒋太后这位后宫之首的,以往她也不敢缺礼,今番如此大胆,显然是因蒋太后那些话不快,有意地甩脸子。
到底她是北戎人氏,不能以寻常命妇的规范来要求她,便是宁寿宫也只能说一句蛮人不可为伍,却不敢将金吉娜叫进宫来训斥。
蒋太后气了个倒仰,朝着蒋映月怒极反笑,“瞧瞧,夏家人的气焰愈发猖狂得不像话,不过出了个娘娘,倒像是请了祖宗,连哀家也不放在眼里了!”
金吉娜的所作所为或许出自她本人意愿,可蒋太后还是将这笔账算在夏桐头上,谁叫那蛮夷是她嫂子?连坐也是应该的。
蒋映月劝道:“那也没法子,如今朝里朝外都在忙种痘这件大事,又是夏宸妃一力促成,您这会子为难她,倒像存心跟陛下过不去似的,不如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