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谁都不敢告诉。
可是没想到还是查到了自己的头上来。太子承诺不要他的命,他将那个人长相特点给说了出来,太子命人绘了出来,他看过之后,就广发贴在城中通缉。
很快就有了线索,这个人有人曾经见过,为了领赏银就过来举报了。
太子很快就查到了这个人,竟然是大皇子府的幕僚。
若是这人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偏生是大皇子的幕僚,打狗还需看主人,大皇子的人不是说拿就拿的。
可是时间不等人,他生怕大皇子那边会得了消息,最后还是决定要铤而走险,将人先拿下再说,他有一种预感,这件事肯定是大皇子所为,因为他获利最大,最有嫌疑,而现在所有的证据都在指向他。
而太子派出的人却空手而归,大皇子似乎是知道了消息,那个幕僚被杀掉了,就晚了那么一步。
人死了,似乎线索就只能在这里了。
太子却想这么就的努力就这样功亏一篑,他最终还是将那个幕僚的尸体给找了回来,让户部的人那个书吏认了人之后,就进宫跟皇帝复命去了。
谁都没有想到,查了一个多月的案子,最终会指向大皇子。
大皇子在这次灾情中确实是立了功,但是皇帝回过头来想了想,在这次的户部库银案件中,受牵连的几乎都是太子的人,大皇子的人在这次案件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波折,这也就看出来大皇子的野心了。
皇帝当年都没有立他为太子,现在就算是他比较出色,谢祯也没有将他立为太子的打算,一来是轻易的更换太子有伤国体,而来是太子虽然有点让他失望,但是并不是不可原谅的大错。
历朝历代,储位之争十分影响国运,谢祯不希望前朝的事情在自己当皇帝的时候上演。
而证据都指向了大皇子,不管是真是假,大皇子都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也是帝王之术的一种平衡。
大皇子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幕僚竟然会将自己拉下水,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皇帝的处罚已经默认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大皇子谢章。谢章被剥夺了朝堂上的一切职务,被皇帝勒令在家闭门思过一年,宗人府监督执行。
虽然只是闭门思过一年,但是也基本上宣告了大皇子在这次的储位之争中出局了。世事变化无常,一年时间,朝堂上的形式不知道要如何变化,大皇子缺席一年,基本上就已经告别了储位之争。
本来人都以为大皇子是这次的最大赢家,有了五皇子的支持,五皇子现在在朝堂上已经领了重要的差事,太子又因为银子丢失案被皇帝训斥。可是谁能想到竟然会峰回路转,太子成功地笑到了最后。
这下朝臣观望的太子又变了。
“你竟然真的猜中了。其实我也想过可能会是大皇子。现在怎么办?本来说靠着大皇子,现在看来不行啊,真是人只能靠自己,靠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卫卓问谢胤。
谢胤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悲观,他显得十分冷静。
“大皇子这次是大意了,他其实漏算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皇上对争储这件事的态度,皇上是非常讨厌的,所以他才会这样打压大皇子,其实这件事中,大皇子根本就没有被拿到确切地证据。不过之后的事情就说不准了,毕竟只有一年,一年后大皇子就出来了,到时候说不定能东山再起。不过你说的也对,人不能想着靠别人,靠谁都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卫卓闲来无事,正在学着做鞋子。
谢胤说完之后,站了起来,从窗台边的高几上端了一盏豆灯过来,放在了卫卓身前的桌子上,光线登时亮堂了很多。
“那么你呢?”
卫卓停了下来,看向他。
“你想过要争储吗?”
谢胤的动作顿时一怔,他顿了顿才笑道:“大皇子想要争储是因为他娘是淑贵妃,二皇子也是因为他外家强盛,但是我什么都没有,连想要依附的大皇子现在都已经被勒令闭门思过了。”
“对了,那笔银子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回来吧?那么,如何能定大皇子的罪呢?”
“你还不知道,银子已经找回来了,只是没有对外明说而已。”
“找回来了,在什么地方?”
“就在那个幕僚的家中。”
“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人说呢。”卫卓追问道。
“你说呢?这件事除了皇上下令不准人说,还会有人敢说吗?”谢胤看着她道,目光似乎有些无奈,好像是在嫌她太笨。
“我又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不知道不是很正常吗?”卫卓显然有些不服气,振振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