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话是这么说,往年和生他们也会拿出东西来,今年还是会拿出来,只是名头有些不对了而已。
和香很多年没有过过农村的年了,在她那些后来的日子里,虽然物质富足,不再愁吃喝,但是年味却一年比一年淡。这个时候,一家人最盼望的时候就是过年,在一年中,将所有的好东西都储存起来,就等着过年的时候享用,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即使不管是与和大海家还是她叔叔家都不怎么亲,和香还是格外高兴。和赵家的事情毕了,这着实令人高兴。现在也没有什么烦心事,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过年了。
她回来快一年了,这一年她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和赵家脱离关系。接下来,和香觉得自己要好好想想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她不会一直待在和家村的,可是要去哪里,和香还没有想好。
一来是她现在几乎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二来,在这个特殊时期,就算是走出村庄,也没有什么好出路。
和香想着再等等看吧。
和香的后娘秀华还有和香的婶婶也很早就过来帮忙了,三个女人在厨房忙碌,和香爷爷家厨房本来也不大,三个人也够了。
和香奶奶就坐在灶孔前,帮忙填柴火。
和香负责洗菜。
现在还没有自来水,要洗菜的话,去村头的水井边洗是最方便的。但是这个寒冬时候,水井里的水冰凉刺骨,要是真将菜端到那里去洗,双手肯定会生冻疮。
和香担心自己的手会生冻疮,所以用锅烧了一锅热水,准备混着冷水用来洗菜。
和香的婶婶名叫玉琴。三十多岁了,生了四个孩子。最大的是姑娘,都已经嫁人了,现在另外三个孩子也成了半个大人,在家的时候可以帮忙干活了。
要说和生这两个儿媳妇,那都娶的不是什么蠢人。秀华在外面精明能干,玉琴也不输半点,而且性格有些泼辣,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没人敢惹。
而和家这两个儿子,性格都有些软弱。所谓取长补短,和生的这两个儿媳妇真的娶得十分到家。
玉琴看到和香烧水,心知她是烧来洗菜的。但是在农村,柴火虽然说也不算珍贵,上山就能砍,但是平时人都在忙着干活,只有农闲的时候上山去砍一年烧的柴火,所以柴火也算是个珍贵东西了。
“哟,和香,你这是烧水洗菜呢?去村头洗啊,村头那水井宽敞,洗菜多方便。”
和香和这个婶婶接触真的不多,因为分家的缘故,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平时也很少来往,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
但是和香也知道这个婶婶的名声,是个精明人,看到她这么浪费柴火和水,肯定有话说了。现在家里也没有自来水,水都是去村头挑回来的。
只不过和香洗菜的这个水并不是挑回来的,她挖的积雪融的。现在也不存在什么环境污染的问题,这雪水就是最干净的水。
大过年的,和香也不想和人争吵,就说道:“那边水井太冷了,洗一会儿菜手都冻僵了,在家烧点水洗。”
玉琴对和香回来这件事,一直表现都是不闻不问,但是这样也并不代表她就真的不关注。毕竟即使是分家了,在外人看来,她们也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
玉琴也觉得挺烦的,自家还有两个小姑娘呢,这要是被和香连累着名声弄坏了,两个姑娘以后还怎么找婆家?
都在一个村住着,玉琴也碰上和香好多回。按理说,和香回村了,玉琴作为婶娘,怎么着也得叫人过去吃顿饭。但是玉琴提都没有提过。
和香也心知肚明,也并不在意。
玉琴听了和香的话,心里对和香的偏见又生出来了。按照玉琴的想法,和香既然都已经嫁去了赵家,不管赵家是贫穷还是富有,就应该好好地在赵家生活,当好赵家的儿媳,怎么能因为赵家穷,就跑回娘家来的?这说出去都丢死人。
玉琴本来以为和香单纯是嫌弃赵家穷,但是见今天和香的做派,心想和香以前在家做姑娘的时候都还好好的,怎么去了一趟赵家,回来就变得这样娇贵了?
她笑道:“没听说过谁洗菜还烧水洗的,这几十上百年了,村里谁洗菜不是去水井边洗的?别的都不冻手,就你冻手吗?”
和香一听这话,像是要找茬的样子。这大过年的,她确实不想惹得不痛快,于是还是忍了,只是说道:“婶子说得是,村里别人确实是去水井边洗菜的。但是别人爱去就去吧,我就愿意在家里洗。”
和香感觉自己是在息事宁人,但是这话别人听起来,怎么听怎么都有一股子拧巴在里面。玉琴对和香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听了这样的话,怎么会不动气,于是就冷笑道:“想不到,咱们和家还养出了个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