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块,那不是一个普通工人工资差不多了?!
心动的多,会踩缝纫机的也不少,但实际跑过来跟柳薇签合同的人并没有几个。
还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有些人甭管他面上是怎么笑着,眼神寻常,但心里多多少少对个体户的身份有些介意,对在个体户手里干活挣钱这事也有些异样看待。
但更多的人,还是怕政策再变。现在允许摆摊经商了,那之后又不许了呢,那不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所以一通热闹散去,最后只有三个人过来跟柳薇谈合同。
一个是下过乡,高考失败后,国家允许知青回城后才回来的女知青。她回来这几年也没有工作,倒卖过粮食,去乡下偷偷收过山珍来城里卖……但都干得不长,挣得也不多,加上还不愿意结婚,哥哥嫂嫂对她意见很大。她跟着来做衣服的朋友凑热闹时看到招工启事,是第一个站出来说她会踩缝纫机,要来这里干活的人;
一个是住在附近的中年女人,家里带着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老人,但家中只有丈夫一个人挣钱,经济压力很大,大概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因为符合会踩缝纫机的条件,就想来柳薇这里试试;
再一个,就是许樱子。她表示她会继续给柳薇母女做饭洗衣服,但也想试着来这里干活,前两年她丈夫给她买了台缝纫机,平时给家里缝缝补补,也会做一些简单的衣服,用缝纫机很熟练。
这三人,柳薇最后都签下了。
人没招够,柳薇也不急,又找关系买了三台缝纫机,添了一些其他用得上的制衣工具。然后联系了服装厂和纺织厂的两位合作伙伴,跟他们说需要修改一下合作方式了。
尤其是纺织厂,柳薇之前小打小闹,采取这种走私人关系的合作,需要的布料还能供得上,现在她扩大生产,就不大行了。
和他们达成合作之初,柳薇就说过等产量上去了就得直接和厂子对接,所以纺织厂的那位早有准备,柳薇一说,他就引荐着柳薇去见他们厂子负责订单的人。
柳薇需要的量不算大,但勉强也能接一接,所以合作谈得也还顺利。
至于服装厂这边,柳薇暂时暂停了和对方的合作,她不准备再从这低价拿衣服去改款式了。
好在柳薇遇上的都是明事理的,虽然会少一些收入,但对方也没有表达什么不满,还乐呵呵地表示以后柳薇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可以再联系。
其他人的合作方式,目前不变。
搞定这些,柳薇见这几天依旧没人要来签合同的样子,就寻思着要不要扩大范围招工。不过还没等她行动,问题就解决了。
之前柳薇出摊遇到过的刘燕儿,走时虽然互相留了地址,但这么久没联系,柳薇已经快要把这姑娘忘了。
开工的头两天,刘燕儿忽然找过来了,本来是过来问柳薇能不能提前定做秋装的,结果看到了柳薇还贴在门上的招工启事。回去后,她直接就给柳薇找来了三个会踩缝纫机的:两个十**岁的姑娘,一个腿有点瘸的中年男人。
三人都是以前家庭条件不错,但后来遭逢变故现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刘燕儿说人都是可靠老实的,叫柳薇觉得行的话,就给口饭吃。
柳薇自己问了一遍,的确没什么问题,就留下了。
于是六个工人凑齐乎,柳薇的小作坊正式开工。
在这个扩大的裁缝店里,柳薇主要负责打版裁样,决定衣服款式,其他人采取各分几个工种的流水线方式缝制衣服。
这次柳薇为了提升产量,有意识地选择时尚又简单的款式。现在人手增加,制衣工具也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至少之前因为资金紧张,柳薇裁布都是自己用剪刀一点点剪的,现在则换成了电动裁剪工具。之前也是手工锁边,现在新增了一台三线拷边机——再加上六个想要尽量多挣钱,一秒钟时间都不想多浪费的缝纫师父,现在作坊里的日产量大大增加,最高日产量可达一百五十件,最低的也不会低于一百二十件。
柳薇自己不用做衣服,时间就空出了很多。
但她也没有闲着,她在人流量多的地方买下一个门店,找工人紧锣密鼓地装修起来,用来开服装店。
她要自产自销。
门店很大,柳薇特意隔了个空间当仓库。她对门店装修要求不高,只着重在灯光上下了功夫,所以不过七八天,门店就装修好了。
天气温度还很高,门店干得也快,柳薇请人将门店收拾干净,再将成品里有的款式都先挂进去,其余的等开业那天再搬过去。
开业之前,柳薇找到印刷厂,订了一千张彩印传单,把门店地址和店里所有款式的衣服都印到上面,然后带回去,发给六个缝纫师父。
柳薇印单子之前就跟他们说好了,这些单子发出去一张,就给他们算一分的工钱,他们可以下班时后带出去找个地方发,正好好几个人都住不同地方,直接扩大了宣传范围。
师父们本来说不要钱,但柳薇说没有让人做白工的道理。
一千张六个人均分下来,一人160多张,发得快的,一小时就能搞定。
一小时赚一块六,利润丰厚。
第二天,缝纫师父们就兴奋地跟柳薇说,他们发传单的时候,好多人看到上面的衣服,当时就说开业那天一定会去看看。
柳薇把传单的钱给他们结算了,边给他们数钱边道:“开业那天你们也去,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到时候工资按你们目前最高日工资双倍结算,怎么样?”
六人也很想看看是怎么开业的,他们做的衣服又好不好卖,既然老板大方给双倍工资,那当然是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
开业这天是周日,所有工厂工人都放假。
是柳薇特意选的日子。
和柳薇合作过的人,在这天都送了贺礼和花篮过来,被柳薇摆放在门口。这个时候也没有市内禁放鞭炮的规定,柳薇买了好几挂鞭炮,在门口来回绕了好几圈才摆放下。
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吸引了周边所有的住户和过路的人。
柳薇掀开遮住牌匾的红布,露出印着“朵朵女装”的牌匾,然后转身对过来凑热闹的人道:“朵朵女装新店开业,开业当天店里所有服装,全部七折,诸位有什么喜欢的,可以进去看看。”
新装修好的店,整洁干净,处处崭新。
店内各个角落的灯都被打开,柔和不刺眼的灯光洒出来,萦造出一种温暖、优雅的感觉。
和别的店完全不一样。
有些人望而却步,有些人蠢蠢欲动。
“走,我们进去看看。”
终于在一个年轻女人拉着女伴率先走了进去后,其他人也迫不及待地迈出脚步走进了店里。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这些衣服比百货公司的还好看。”
“我问了下,单价好贵,比百货公司贵两三块!”
“今天打折啊,一件买下来也就十一二块,这下比百货公司便宜,还好看。”
“好想买啊,可是我这个月工资不够了……”
“这里不要布票,今天不买,之后再买就不划算了。”
“……”
一些原本打算只是进来看看的人,就在身边这些讨论声中,忍不住心动了。
到上午十点过的时候,柳薇发出去的传单起作用了。人潮来了一波又一波,到下午也没降下来,凡是来了的,空手离开的很少,大多都买了一件走。
八个人——刘燕儿也过来帮忙了——回答顾客的问题,差点回答到嗓子冒烟。包括帮忙从仓库里搬货的周朵朵和韩彤彤,这一天都忙得晕头转向,浑身大汗。
半下午的时候,周朵朵抹了把额头的汗,拉着柳薇大声道:“妈妈,里面的衣服快要卖完啦!”
好家伙,周围本来打算买的顾客,立即将看中的衣服牢牢抓在手里,生怕别人抢去;还在想要不要买的顾客一听,也不再犹豫了,忙忙地就从兜里掏钱,要抢在前面付账。
柳薇看着忽然慌乱起来的顾客群,揉揉嗓子,提醒道:“诸位别慌,衣服都还有,只是在另一个仓库放着,现在我就让人去取,十分钟就到。”
说着,叫了许樱子和另一个师父骑车回去搬货。
后面许樱子又拿了两百件过来,到晚上送走最后两名客人时,已经又卖出去快一百件。
“呼——”刘燕儿毫无形象地靠墙坐下,用手扇着风,有气无力道,“本姑娘从出生起,就没有这么累过的时候。”
柳薇也累得不想说话,但还是拿出最后一点力气说:“今天辛苦大家了,再歇歇,中午我已经跟隔壁餐馆的老板说了,让他给我们置办了一桌好菜,等会儿大家敞开了吃。”
今天忙到中饭都是轮流抽时间吃的,随便吃几口就对付过去,直到现在还没吃晚饭,柳薇一说,众人都开始感觉到饿了。
趁着歇息,柳薇把店门先关上,两个负责收钱的姑娘从库房里拖出两个麻袋,提着底一抖,哗啦啦滚出好大一堆钱。
周朵朵从自己背着的书包里拿出几个本子和铅笔,发给众人。
众人接过,然后一人刨一堆到身边,开始算钱。
花了大半个小时,才把小山堆一样的钱算完。
各自报了数,柳薇一合,最后统计出一个数字,“三千六百三十五,除去人工和材料成本,暂不算机器成本,今日纯收入一千六百六十五。”
众人尽管心里已经有了预料,但听到这个数字时,还是震了震。
一千六百多!单日!纯收入!
好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老板一天赚的零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