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流逝,前来这这天香园围观文会之人越来越多,几乎挤满了围栏。
而里边的坐席处,亦是座无虚席,有些后面才匆匆赶来的书生,便只能与普通观众一样,站在外围观看。
儒道东土昌盛,佛门西域普照。
大虞朝身为这东土的一大王朝,深受儒道影响,治国之道也是取自儒道。
这读书人在国内地位颇高,在这种环境之下,平民百姓也对诗词文赋极为热衷,喜好观赏各种文会。
对于大虞朝两大儒道学府的恩怨情仇,民间里也传闻颇多,衍生出了许多版本,是人们饭后茶余老生常谈的话题。
此时,眼见里边座席处,大同书院与太学府分开而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围观群众心情更为热切。
看热闹嘛,最怕的不就是事不够大么?
若是能打起来那才最好呢!
“这次文会,也不知两大学府能拔得头筹?”有人轻笑着说道。
旁边之人应道:“谁知道呢?反正此次文会由公主举办,如此规模,想必是极为精彩,怕是有不少精彩诗文能够问世。”
“不过,虽说大同书院绵延千年,根基深厚。但太学府毕竟有官方扶持,大同书院此次怕是很难占到便宜!”
有人为大同书院感到担忧。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周围之人的点头附和。
近数十年来,太学府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而大同书院则是日薄西山日渐式微,在各种文会上输多胜少。
虽有数位大儒坐镇,但苦于难以招收到好的苗子,一直被隐隐压制着。
“没办法,毕竟入学太学府,几乎是入朝为官的必经之路。若是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前途更是不可估量!”
“在此等功名利禄诱惑之下,大同书院竞争不过亦是必然。只是……可惜了文人风骨啊!”
有人轻轻叹息着,面色复杂。
对于大同书院会在这次文会中落入下风,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但对于此番话语,更多人口头不说,心中却是不屑一顾。
什么文人风骨?
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能一朝金榜题名,锦衣加身么?
所谓的文人风骨,那能当饭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