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主的记忆来看,温氏在婆家二十年虽过得不顺心,日夜操劳,还要时不时被魏广德锤两拳,但身子并不算很弱,也很少听说她生病,不然早被磋磨死了。如果真像李絮猜的那样,温氏是这三年间去世,估计是出了什么糟心的变故。
比如说,被魏广德那几父子失手打死了,或是出了什么事被气死了,又或者是纯属意外,跟书里魏广仁的不幸遭遇一样。
李絮心里模模糊糊猜到了什么,不敢确定,只能默默留心。就她私心来说,这样的温氏才真的像个人,以前那个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
包括王氏在内的村里人都觉得,温氏怕是连失二子,遭受太大打击,所以性情大变了。
王氏格外赞成她把小儿子扔去做学徒的决定,要说魏小湖那小子就是被惯坏了,明明只比魏寅小一岁,可后者都知道学手艺给家里分担了,还揽了过半地里活计到自己身上,魏小湖却只一味地贪吃贪玩,跟着附近乡里的几个混账小子四处抓鸟捞鱼,正经事一点不干。
棺材铺可不是什么好去处,阴森森的,没准能把那小子吓住。再者,木工师傅们都有一把子好力气,镇压个半大小子不在话下。
魏小湖要是能学乖,老老实实学点手艺,将来靠着这个怎么也饿不死。毕竟,人终有一死,谁死了都要买棺材的。
不过,若说温氏性情大变,其实也算不上。她每天做的事还是一样的,清早起床做家务,地里有活就下地,到了点就来大伯子家报道洗猪下水,午后就在自家埋头做绣活,也不怎么跟村里妇人调笑。
她本来就有些沉默寡言,不爱笑,面相愁苦,现在只是变得更沉默了,心肠也变硬了,不那么爱哭了而已。
对王氏这个性情刚强的女人来说,温氏这样的转变真是再好不过了。至于她怎么想开的,她才懒得去探究呢。
过得数日,县衙里有了判决,魏小山、金钩子二人作恶多端,手上人命不止一条,被判死刑。也不必等到明年秋后,判完直接拉去刑场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