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好衣衫,又快速收拾一番,方出了篷子。哪知刚踏出去两步,瞧见他的苏中荀和项初,都笑得打趣,“哟,云弟,昨儿睡得可好?”
他知自己闹了笑话,可如今境况又不可能躲开去,虽觉不能见人,可到底得见。硬是撑着脸皮微笑言道,“还成。昨日云归醉酒,让大伙儿看笑话了。哥哥们都原谅则个。”
项初几人俱笑,正要继续打趣,楼桓之走过来,“得了,云归面皮子薄,再打趣下去,下回可再不敢见你们了。”给云归递去水和面饼,“先吃点干粮,权作早膳。稍后我们骑马往山上去。”
云归向楼桓之递去一个感谢的眼神,接过水和面饼,“这干粮可够吃?你们可都吃了?”
楼桓之点点头,“我们已吃了。”云归又问,“往山上去作甚?”
“去菩提寺。”楼桓之回道,“那里的素斋不错,带你去尝尝。”
这一路去,山路并不陡峭。骑着马缓行,用不多时,便至菩提寺。
菩提寺建在山腰处。有丛丛林木掩映,占地亦不大,若非楼桓之知道它在何处,带他们去,他们怕是会经过而未曾发现它的存在。
下了马,便见两个僧童正持着扫帚在寺门前清扫。又有两个少年僧人,半垂眸子,几乎一动不动地站在门旁守着。仿佛老僧入定。
空气里还有层层雾气未散。微风中带着树木清香和泥土腥味。恰巧一阵钟声响起当,当,当。统共三下,每一声都悠长浑厚,仿还有余声在耳边回荡。
钟声惊起近处憩息的一群飞鸟,扑棱着翅膀仓促飞远。
“不知几位施主,所来为何?”门旁的一少年僧人,双手合十,微躬身子问询。依旧双目微闭。
楼桓之几人亦合十回礼,“小师父,我们几人前来,是为求见无有大师。”
“不知施主姓氏?”僧人缓缓问道。每一字吐出,都是和缓悠长,好似无分毫波动。分明是话语声,却又静至极致。
“在下姓楼。”楼桓之回道。
“原来是楼施主。无有大师已等候多时,还请几位施主随小僧前来。”僧人悠慢说完,便转过身,又迈过门槛。
云归随在楼桓之身后入寺,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寺外,那两个清扫的僧童仍旧如他们初见一般,自顾清扫,面无神情,并不因他们几人的到来和入寺,有丝毫的反应。好似天地间,不过是一个自己,一把笤帚,与一方土地。
一刹那,竟莫名有些艳羡。
第72章无有大师【参赛求枝枝】
走过前院,又入佛堂。几人对着高高在上的观世音菩萨跪拜三下。那少年僧人又引着众人出了佛堂,从左侧小道拐去。小道两边有杂草丛生,青石砖路里有青苔幽绿,显见是少有人清理的。
走不多时,便见得在佛堂后的四五间简陋房舍。空地处,亦不过栽种了一株菩提树。角落堆放着些许扁担水桶,除此之外,竟再无别物。
少年僧人行至中间房舍前,低声道,“师父,楼施主携几位施主前来。”通报完后,除了轻缓的敲木鱼声,竟是半晌再未有其它声响。少年僧人却亦不再出声,只定定地站在门前。
直到项初满脸不耐,左摇右晃身子,几乎要忍不住之时,房舍里才传出悠悠的话语声,“请几位施主入内来。”
少年僧人这才动了身子,上前两步推开门,又守在一旁,等候楼桓之几人入内。云归踏入室中,便觉其内昏暗,亦未点着蜡烛。粗略瞧一圈,只见得一张颜色灰白的床榻,放着茶盏和茶杯的一张矮脚茶几桌子,三两蒲团,一副木鱼及一个老僧。
众人入了屋,少年僧人引着众人落座蒲团后,老僧却仍旧闭着眼,不紧不慢地,一下下瞧着木鱼。项初早有不耐,此时见老僧这般模样,几乎是倒眉竖目。还未等楼桓之递去警告的眼神,老僧却是开了口,“这位施主,脾性急躁了些。”
这话一出,除了楼桓之,几人都面露诧异之色。这无有大师分明未有睁眼,如何知晓项初此刻急躁?面面相觑间,无有大师又好似知晓他们在想什么一般,道,“气息急促,身子不安稳……这声音放在老衲耳里,委实清晰。”
云归看看无有大师,又看看项初,仍觉得惊奇。虽项初气息急促,可他好歹有武力在身,总比一般人气息急促时要不易被察觉。再者,项初急躁确实会不可克制地动动身子,可再怎样亦不过是衣服或是别的东西间摩擦的细微声。
是耳力过人?还是因为心静,自然能听见常人听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