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又更可看出,皇上是相信云归的。不然也不会将重要之极的军饷、军粮交予云归。
虽然不明白,皇上何以如此信重,但想来如此也好。省得总有人借着“除奸”的名义,实则为一己私利,搅得军营不宁。
楼桓之是大喜过望,这些时日来,仍有好些士兵觉得云归是背叛大靖,投靠蒙国后,又反叛蒙国,认为云归是一个贪生怕死、朝三暮四的奸诈小人。
对此,云归起初有些不太舒服,但后来一想,前世背了多少年的骂名,承担多少误解,都挺过来了,一些流言蛮语、背后说道又有什么值得放在心上的?身正不怕影子歪,就算世人都误解也无妨。
总归他无愧于心。
奈何有人不信事实,却信毒誓。在宣旨太监还未有远走时,就跳起来指着云归,道,“云归,你可敢对天发誓,你从未曾背叛过大靖,背叛过我们?”
楼桓之还未出声呵斥,那宣旨太监已边快步走回来,边斥道,“放肆!云军师功绩,那是皇上认可的,你是何人,竟在这里大放厥词?”
宣旨太监深知皇上对云归颇有几分看重,眼下讨好了云归,也就是讨好了皇上,何乐而不为?
云归看着跳起来满脸怒色的云跃,“三弟,别人因为不了解我是怎样的人,不相信我,我无可厚非。但未有想到,你身为我弟弟,却这般指摘我^”
这话一出,好些不知晓云归和云跃两人关系的人,这才知晓云跃身为弟弟,竟敢不敬兄长,公然指摘。
就算云归有叛徒嫌疑,但作为弟弟,直呼兄长名讳,语气态度如同逼问,实在不妥。如此行径,倒和一直维护兄长的云定,截然不同。
本来,也有一些人尚不知晓云定是云归弟弟的,但在阿木尔城前,云定为了维护云归,不惜高声反驳,甚至遭到数人围攻,可见是真心敬爱兄长之人。
难道……云跃和云归、云定两兄弟,并非同胞而出?有人正暗自思忖,云跃面红耳赤道,“我向来重义不重亲,若是你真做了对不起大靖的事儿,我必定替天行道,大义灭亲!”
众人哗然。虽说大义灭亲之事,向来是世人公认的正义之举,可私底下,重情义的人都难免觉得心寒。
毕竟再怎么说,那是“亲”,无论是血缘上的“亲”,还是情感间的“亲”,如此关系却迫不及待似的,率先去灭,总让人觉得灭亲之人心中无情。
云跃听议论纷纷,却是愈发倒向云归的,才明白自己情急又说错了话。可是他实在是忍不住了!
好不容易盼来云归背叛大靖的消息,以为至此,云归就要成为大靖的千古罪人,再不复以往风光了,哪里知道事情这般快,就来了个大逆转!
将军无意惩处,连皇上竟也相信云归,还给他升官封赏,这让他怎么甘心得了!他咽不下这口气!
凭何云归背叛大靖能够升官封赏,而他在战场里拼死拼活,却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上苍不公,皇帝不公,世人不公!
他绝不能轻易放过这次扳倒云归的机会!
云归看着云跃满脸的恨色,叹道,“三弟,我知晓你一直对我心存不满,只是眼下众目睽睽,何必如此败坏云府声名、影响父亲清誉?”
众人纷纷颔首。云军师出自云尚书府,众人都是知晓的。云跃身为云归亲弟,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兄长闹矛盾,那不是给云尚书府抹黑?
说不得很快,就会传出去云尚书治家不严、教子无方的坏名声。由此可见,这云跃不止不敬兄长,还不敬生父!
要是让云尚书知晓,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万人面前展现兄弟韶,不知要如何生气和失望!
又看云跃一脸嫉恨的模样,便猜测是云跃嫉恨哥哥风光,心胸狭窄,不顾亲人亲情就当众发难,实在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小人。
而云归,当众被人下脸面,却还知道顾及云府声名,顾及父亲声誉,可见是个有孝心,爱护亲族的。
第29章事情结果
对比云跃一脸嫉恨,云归眉间微蹙,脸上有些无奈,又好似有些失望,却仍旧不失气度,平和从容,更没有心虚的一点儿迹象,倒是高下立见了。
见此情景,一些对云归心存不满和怀疑的人,不由得动摇起来,想着自己是不是怀疑错了。像云归这样看起来气质出尘,高贵不凡的人,会是叛徒?
所以有时候不得不说,人是一种看表面凭感觉的动物。
这边厢,云跃听得云归的话,却是+分满意,觉得云归真是怕了,而他马上就要得逞了,“你这是心虚了?想要私底下买通我,好让我不揭发你是吗?”